
聊城三中:跨越千里再续山海情
本报讯 (记者 张颖) 9月1日,聊城三中新校区的师生齐聚操场,参加开学典礼,这其中就有来自千里之外的青海班高一新生。
“这些孩子来自遥远的青藏高原,跨越山海来到聊城,他们无法像本地孩子一样可以天天见到父母,但他们有朋友、有兄弟姐妹、有老师和同学们,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聊城三中学生发展中心主任程小全介绍,自2015年聊城三中创办首届青海班以来,已累计招收11届439名青海学子,现毕业8届317人。如今,这些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力军,怀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奔赴祖国广袤大地,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神州沃土。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聊城三中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重要育人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教育援青为支点,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主渠道,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创新构建了“请进来培养”“走出去帮扶”“多维度支持”三位一体的教育帮扶机制,在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位”“支持海北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先后选派9名优秀干部、教师赴青海刚察、重庆彭水等地开展教育帮扶;构建“线上云端研讨+线下同课异构”立体教研体系,组织鲁青、鲁渝教师开展教学研讨30余次;定期开展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围绕民族教育特点交流办学经验20余次……在实施“请进来”育人工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高地的同时,聊城三中深化“走出去”帮扶行动,通过创新构建跨区域教研协作平台、系统强化师资共育共享机制等举措,架起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连心桥”。
“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共选派200余名教师和医生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对口援建青海刚察工作,累计开展帮扶活动1500余次、示范课及教研交流活动600余次,有效提升了刚察县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校教科研水平。”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崔岩介绍,我市以教育帮扶为纽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通过精准选派优秀管理人才与骨干教师长周期扎根帮扶地区,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民族特色相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情感深度融合,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