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阳谷“育”出千万元级蟾蜍产业链

本报讯 (记者 王军豪 吕婷) 9月9日,在阳谷县赵王河国有林场的杏林生态养殖基地,负责人李金刚正在查看蟾蜍生长情况。“我们创新采用‘树木+粮食+蔬菜+蟾蜍’四位一体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蟾蜍规模化养殖,还形成了生态良性循环。”李金刚介绍。

目前,基地打造了国内领先的中华大蟾蜍仿自然繁育体系,累计完成投资500余万元,并建有蝌蚪繁育池65个、养殖池320个、蟾衣脱衣大棚6个,养殖中华大蟾蜍100余万只,年产蟾酥150公斤、蟾衣15万张、蟾干12吨,预计2025年收益可达300万元。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阳谷县构建蟾蜍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成立以“链长制”为统领的中医药产业链,深入实施蟾蜍产业“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系统工程,全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蟾蜍养殖规模、产品质量、产业价值全面提升,形成具有阳谷特色的蟾蜍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目前,全县大力助推蟾蜍养殖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发展,带动2000余人从事蟾蜍养殖、加工和经销,年产值超3000万元。

阳谷县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和中医药发展资金,为养殖基地提升改造养殖池、蝌蚪繁育池等设施,统一养殖标准。“我们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四统一’模式,对每个养殖环节实行溯源管理,确保药材质量。”阳谷县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表示。

围绕品种选育,当地联合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成立蟾蜍产业研究中心,对本地优良蟾蜍品种进行数据分析与提纯复壮。“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将蝌蚪孵化率从野生的3%提升至70%,并显著增强了蟾蜍的抗病抗菌能力。同时,制定了从种源选择、蝌蚪孵化到成虫养殖的全流程技术规范,建立了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为药材品质和安全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

聚焦产业融合,阳谷县投资建设蟾蜍大健康产业园,涵盖中药饮片、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等多条生产线,为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技术研发、电商销售一站式服务。“我们将蟾衣加工成胶囊剂型,将干蟾加工成中药饮片,实现蟾蜍全身增值利用。”产业园负责人表示。

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和产业链建设,阳谷县成功将小蟾蜍发展成富民大产业,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阳谷模式。

编后

阳谷县推动“小蟾蜍”成长为千万元级产业,对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具有借鉴意义。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阳谷县抢抓机遇,围绕蟾蜍制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加大品种培育、产品深加工等攻坚力度,将“小蟾蜍”走上标准化、高附加值的新赛道,撬动了富民大产业。

2025-09-1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027.html 1 阳谷“育”出千万元级蟾蜍产业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