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塑强“聊·诚办”品牌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聊城实践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全市建设工程项目数据“一张网”上下联动“聊·诚办”相关做法入选全省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并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上作推广交流。

这是我市持续塑强“聊·诚办”政务服务品牌的一个缩影。9月15日,记者从市行政审批局了解到,我市坚持强化数字赋能、链条延伸、场景拓展,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优化个人、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幅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

聚焦“民事无忧”

为群众办事增添新助力

近年来,我市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生活舒适化、服务便利化的需求。

渠道融合,让群众“办事好找”。线上,“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先后上线32个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场景(含12个国家重点场景),覆盖个人出生、教育、就业、置业、就医、养老、身后等7大领域高频事项;线下,优化市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分区和导引,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社保卡办理、退休审核、就医费用报销、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关键小事实现“一门办理”。

直播赋能,让政策“易懂好懂”。创新政务服务宣传模式,推出“小祁聊政务”系列短视频,以“第一视角+场景化演示”带领群众沉浸式体验“高效办成一件事”具体业务办理过程,目前已上线9期。将“云聊政务”直播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聚焦涉农群体需求,普及涉农政策,解答群众疑问。

场景集成,让业务“快办易办”。坚持安全稳妥有序原则,依托聊城市智慧预审系统及“边聊边办”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申报、辅助预审,市县两级16个高频事项实现全过程交互式精准服务。

聚焦“企事有解”

为企业经营激发新活力

创新“电子营业执照+N”融合应用场景,截至目前电子营业执照使用次数超过125万……我市聚焦企业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构建完善高效便捷、公平普惠的涉企服务体系。

通堵点助企“轻装上阵”。持续丰富企业开办“4012”品牌内涵,实现全程1个环节办理,最快20分钟内办结,大幅压缩企业入门时间。试点住所“权属备案+租赁登记”简易办理模式,有效破解住所登记难题。承接“不再核发纸质营业执照”试点,全市纸质营业执照免核发率达70.9%,累计节省行政成本17.9万元。

送服务助企“茁壮成长”。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经济健康发展,针对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转型需求,推动“个转企”一件事集成服务,建立分型分类培育库精准施策,累计帮助438家个体工商户向现代企业成功转型。推进“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改革,已有2010户经营主体完成特色经营项目的自主公示。推进“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落地,在全省统一部署的基础上,将医保和部分涉企许可加入服务范畴,累计惠及经营主体2019家。

解难题助企“便捷退市”。创新企业注销“8+N”集成服务,集成相关部门8个注销关联事项,针对不同情形,探索出“繁简分流、难易分离、快慢分道”的双路径退出新模式,推广“代位注销”“府院联动”机制,有效破解各类经营主体退出难题。今年以来,企业退市全程网办率达98.7%。

聚焦“项目为王”

为项目落地拓展新空间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近年来,我市聚焦项目全周期,强化数字赋能,打造集群服务场景,为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创造良好环境。

打造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一平台”。整合全市规划、要素、审批、金融等资源,搭建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系统,线上精准选址、部门联合预审、要素统筹管理、事项审批督办、数据统计分析等全周期可视化管理。

拓展从立项到竣工多场景“一件事”。推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集成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多个事项,统一服务指南,落实“一表申请”,审批环节由33个缩减至4个;推出建设许可“一件事”,常态化推进规划及人防“三证合一”、施工许可“五证合一”;推出竣工验收“一件事”,审批时限由3—6个月压缩到15个工作日。

实现重点项目全过程服务“一对一”。充分发挥“投资项目会客厅”、服务专员的作用,精准对接重点项目,围绕产业政策、规划选址、生态要素符合性等进行全面分析,以审批清单的形式一次性告知项目申请材料及注意事项,对于需争取的建设要素,通过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系统发起需求,形成以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系统为基础阵地、“投资项目会客厅”为服务哨所、服务专员为前沿队伍的项目服务机制。

2025-09-17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聊城实践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235.html 1 塑强“聊·诚办”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