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签约10个科技项目
本报讯 (记者 苑莘) 9月16日,聊城市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融合对接会举行,现场签约汽车车轮合成焊缝激光焊接疲劳寿命提高、高端轴承塑态油润滑材料关键技术研发、高性能房车底盘系统研发及其产业化等10个项目。
活动中,通过精准对接,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王超团队、河南科技大学王恒迪团队等10个高校专家团队与山东久阳轴承有限公司、山东捷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优质企业举行了现场签约。同时,“聊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揭牌成立。齐鲁工业大学王靖雯等5个团队获优胜奖,山东建筑大学景财年等8个团队获优秀奖,安徽汉正航空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刘东等5个团队获精准对接奖,茌平区科技局等6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聊城大学融合发展处陶梦山等18人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为承办方,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自今年4月活动启动以来,深入50余家企业调研科技创新需求,并走访北京、长沙、成都、郑州、无锡、大连等地高校科研院所,共发布科技创新需求58项,征集揭榜方案34项。经多轮评审,我市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中科院兰化所、山东大学、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济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18家高校院所技术团队成功对接,通过“精准调研—靶向对接—深度合作”的全链条推进机制,获取一批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精准对接成果,为聊城市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种‘订单式研发+菜单式服务’的机制,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加速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活动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山东建筑大学高端装备材料可靠性研究院院长翟同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