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产增效+生态保护”双轮驱动
茌平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本报讯 (记者 王军豪 通讯员 马红坤 刘光壮) 9月23日,记者从茌平区了解到,该区始终围绕“稳面积、提单产、保生态”的核心目标,统筹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同步发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力实现粮食增产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茌平区聚焦“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通过坚持一个目标、抓实两个载体、强化三项支撑,全力攻坚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一个目标”即打造更高水平粮食高产示范区,推动粮食高产稳产,力争2025年粮食总产达到15亿斤以上。“两个载体”分别是“吨半粮”产能区和粮食高产大方。2025年,全区将建成“吨半粮”产能区19.5万亩,试点建设粮食高产“万亩大方”两处,通过集成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示范引领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目前全区粮食单产水平已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2025年茌平区申报第三批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5.3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将达90.57万亩,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单产提升筑牢了耕地基础。农机装备更新方面,积极争取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67万元,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装备,淘汰报废老旧农机,强化智能化引领,为农业生产配备了现代化装备。农技推广应用方面,以“杜站长工作室”为平台,加强与山东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全方位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茌平区精准施策,一方面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严格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大力推进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鼓励采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