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通“物流大动脉”
——茌平区多元融合激活现代物流发展新动能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王培源
9月19日,走进茌平区邮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金针菇、山药片等各式各样的特产正等待发往全国各地……电商包裹进得来,特色产品出得去,形成了货流的双向循环。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近年来,茌平区积极谋划构建以智慧物流为核心、产业协同联动、城乡融合共进、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多元融合”现代物流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物流动能。
聚焦智慧赋能
搭建现代化物流核心支撑体系
信发物流旗下的趋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趋若智运平台,以优化物流方案、打造绿色物流生态为导向,不仅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还同步提供增值服务,成为数智物流标杆。
茌平区坚持构建“数智化”物流生态,推动物流与大数据、互联网深度融合,建设智慧物流服务平台与多功能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已整合16万辆货运车辆及驾驶员资源,实现物流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信发集团布局澳大利亚铝矿、嘉实牧业建设新疆和田养殖基地……通过海外资源布局延伸物流链条,提升全球资源调配能力,推动物流与国际贸易高效融合。近年来,茌平区加快推动“产业链+物流”协同,依托对外投资支持政策,引导物流与跨区域产业链深度协同,激活物流产业枢纽价值。
茌平区还打造了“互联网+外贸”的运作模式,培育多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对接境外目标市场核心电商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建设多个资源基地与物流中转基地。目前,全区具有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企业超300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80家,出口产品涵盖铝深加工产品、纺织品、汽车配件等10大类100余个品种,贸易伙伴遍及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斐济等国家。
着眼城乡贯通
打造末端物流高效服务网络
从“通路”到“好路”,茌平区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农村路,串联起秀美的乡村风景,拓宽了通往幸福生活的通道。
茌平区推行“地名服务+城乡公交+小件物流”的融合模式,实施“乡村著名邮路畅通”工程,利用城乡公交车“客运+快递配送”双重功能,全面覆盖镇、村两级物流节点,实现小件物流下沉乡村。
完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筑牢“保鲜保值”支撑。在供应链前端发力,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初加工基地,打造集分拣包装、初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于一体的商品化处理中心,培育区域特色冷链物流品牌,为农产品“保鲜保值”提供关键支撑,打通农产品优质优价“出村进城”通道。
深化“农企农超”对接,实现“农田到餐桌”闭环。茌平区依托供联汇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中央厨房业务,在采购端,直接对接本地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加工端,形成净菜、配餐等标准化产品;在配送端,直供机关、学校、企业食堂及供销超市等终端客户,实现“农田到餐桌”的高效衔接。
坚持绿色导向
构建低碳可持续物流发展格局
加快推动城市配送车辆全面电动化,配套建设充电桩300余个,年减碳量达1.2万吨;积极探索汽运、火运、船运多渠道运输模式,加速推进聊城国际物流内陆港项目,助力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德鑫泰物流集团淖毛湖物流园推行“多式联运”,打造绿色生态物流园区……茌平区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推进物流行业低碳发展,从“车辆升级、多式联运、园区示范”三方面发力,不断推动物流运输绿色转型。
安泰运输公司借助智慧监控系统实现危化品运输零事故,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践行环保理念……茌平区打造了智慧绿色物流中枢,搭建“绿智物流大脑”平台,集成北斗定位、AI算法与交通大数据,动态优化配送路径,使货运车辆日均行驶里程减少15%,空驶率降至12%。
推广物流绿色化技术,创新应用智慧物流区块链电子运单,实现货物信息全程可追溯,纸质单据使用量减少80%,货物交接环节耗时缩短40%,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推动物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