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盒月饼里的浓浓深情
■ 陈茂林
2025年中秋的月光,温柔地洒在城市的街巷,也使50岁的李娟(化名)眼底有了久违的光亮。她小心翼翼地捧着两盒月饼,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这是她从每月的化疗费用与孩子伙食费里硬挤出来200元购买的,是她能拿出的最厚重的心意,要送给让她绝境逢生的执行法官张广磊。
时光倒回至2015年,婚姻的破碎让李娟的世界蒙上一层灰。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落在她肩上,前夫承诺的抚养费却成了泡影。正当她咬牙撑起生活的重担,2018年,乳腺癌的诊断书又像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雨,将她的人生浇得透湿。每月往返医院的化疗路,是与病痛的艰难对抗;孩子书包里不断增加的学习资料,是压在肩头的生活重量。她曾一次次走进法院,申请执行那笔维系生计的抚养费,可8年光阴流转,前夫始终隐匿在人海,执行款成了她望眼欲穿的奢望。
化疗后的虚弱感翻涌时,她会靠在窗边看月亮,心里反复念叨:“再等等,总会有希望的。”
事情终于在2024年秋天迎来了转机。当案件交到张广磊法官手中时,他读懂了李娟眼中的疲惫与期盼。重新翻阅泛黄的卷宗,调取跨区域的行踪记录,在密密麻麻的数据里寻找蛛丝马迹——那些旁人眼中枯燥的工作,在张广磊看来,每一步都连着一个家庭的生死存亡。终于,他发现了李娟前夫隐匿的银行账户,半个月的日夜奔忙,让拖欠8年的执行款,顺着司法的暖流,稳稳地落在了李娟的账户里。
收到到账提示信息的那一刻,李娟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化疗的疼痛还未消散,眼泪却先一步滚落。那笔钱,是孩子下学期的学费、生活费,是她接下来每个月的药费,更是漫漫长夜里照进心底的一束光。她摸着手机屏幕,仿佛能触碰到张法官伏案工作的温度,也摸到了生活的希望。
中秋前夕,李娟特意挑了两盒包装素雅的月饼。她想象着张广磊收到月饼时的模样,脚步轻快地走向法院,仿佛肩上的重担都轻了几分。可当她拿起电话,准备将月饼送到张广磊面前时,却被对方友善地婉拒了:“你的心意,比任何礼物都珍贵。好好治病,陪孩子长大,才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走出法院时,中秋节前夕的月亮愈发清亮。李娟捧着未送出的月饼,却觉得心里比任何时候都暖。这两盒月饼,没能送到法官手中,却成了这个秋天最动人的信物——它藏着一个母亲在绝境中的坚韧,裹着司法者为民的温情,更映着中秋月光下,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美意。如今,执行款让李娟的化疗之路少了几分窘迫,孩子的笑容也多了几分灿烂。李娟知道,往后的日子里,她会时常想起这个充满暖意的中秋,想起那份跨越职责的温柔,让她在人生的进程里,看到世界的善意与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