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

“微工厂”解民生难题

本报讯 (记者 白文斌) 10月13日,走进高唐县鱼邱湖街道孙五里村七星制衣“就业微工厂”,二十多位女工在缝纫机前飞针走线、动作娴熟,伴随着机器的嗡鸣声,一件件成品被快速打包。“在这儿干活,心里踏实!”正在忙碌的工人张春香告诉记者,“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步行几分钟就到车间,下午放学还能准时去接孩子。每月能挣两千多元,补贴了家用,也觉得自己更有价值了。”张春香道出了许多在此就业的留守妇女的心声。

这种“两全其美”就业方式的背后,是高唐县精准施策、盘活资源的主动作为。当地政府通过系统排查,将辖区内闲置的帮扶车间、老旧厂房、村级活动室等“沉睡资产”纳入数据库,统一规划利用。筛选一批用工需求大、生产流程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为其提供稳定的生产场所和劳动力资源,显著降低了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

“这种模式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及时雨’。”七星制衣生产负责人梁春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把车间建在村里,员工归属感强、流动性低。现在能实现当天下单、当天发货,生产效率和服务响应速度都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鱼邱湖街道通过盘活140余亩闲置土地和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已成功吸引10个“微工厂”项目落地投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留守妇女和弱劳力群体拓宽了稳定的就业门路。

如今在高唐,这些“微工厂”不仅让村民挣了活钱,让企业稳了生产,还帮助村集体的腰包鼓了起来,实现了“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社区增能、集体增资”的多重效应。

2025-10-16 高唐县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7272.html 1 “微工厂”解民生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