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聊城——
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50万千瓦
本报讯 (记者 姬翔) 10月16日,阳谷县郭屯镇65兆瓦农光互补发电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共安装120952块光伏组件,配套建设18个光伏发电单元与1座110千伏升压站。“项目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超90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万吨。”郭屯镇党委副书记郭鲁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形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光伏农业循环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
在高唐县,时风集团巧做“空间文章”,充分利用各产业园区车间屋顶、墙面、厂区地面、车棚及停车场等空间搭建太阳能光伏板。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建成了相当于2000亩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20兆瓦,年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节省成本约3500万元,成功跻身“国家绿色工厂”行列。“目前,集团已有5个产业园区实现发电量大于用电量。”时风集团董事长刘成强介绍,企业按照“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原则,进一步建设20组10兆瓦储能机组,同步构建能源云计算系统,实现7个产业园间电力调配的闭环管理,集团绿电使用率已达60%。
为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遵循“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原则,有序推进集中式风电项目开发,加快分布式光伏在农业、工商业、交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园区及工商业企业建设光伏、储能与充电设施,在提升企业收益、提高绿电占比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此外,我市还主动争取重大项目布局,将高唐“渔(农)光一体”生态立体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冠县新能源装备制造绿电产业园等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扎实推进东昌府区闫寺街道乡村振兴光伏综合示范项目、高唐华阳新能源农光旅项目等光伏市场化并网项目落地。其中,冠县、临清在全省率先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积极探索“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与“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逐步构建起“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开发利用新格局。
据悉,“十四五”以来,我市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55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3.35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至12%,较2020年提高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