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构建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
本报讯 (于新新) 10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聊城市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培国介绍,“十四五”以来,以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为统领,我市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惠民生、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抓手,全力构建“高铁叠加、高速成网、飞机起降”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突出现代化高质量,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形成了功能清晰、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目前,我市通车运营的铁路有3条、高速公路7条、普通国省道17条,全市综合交通网络里程达到2.2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33.3公里,高铁实现“零突破”;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670.5公里,增加了615公里。
战略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济郑高铁开通运营,我市成为连接中原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间的重要枢纽城市;全长121公里的市大外环路建成通车,联通我市5个区17个乡镇164个村,拉大城市框架、缓解城区交通压力的同时,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国内最大跨径的平弦钢桁梁公铁两用桥——聊泰黄河公铁大桥建成通车,这是聊泰铁路的先期控制性工程,对加快我市融入济南都市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我市交通建设按下“加速键”,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构建取得关键进展。雄商高铁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处于无砟轨道施作与接触网架设阶段,明年将开通运营。加快推进聊邯长高铁前期工作,向西深度对接中原经济区。积极推进鲁中高铁,缩短与长三角、青岛都市圈的时空距离。近年来,我市已成为全省高速建设的主战场,东阿至阳谷、德州至高唐、济南至临清等5个高速公路同时在建。其中,东阿至阳谷高速、德上临清连接线、德州至高唐高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随着3条高速建成通车,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65公里,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聊城机场项目获批立项,标志着聊城交通体系正式迈入“公铁空”多式联运时代。
城乡出行保障网持续织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畅通普通国省道“主动脉”,精准织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让城乡出行更顺畅。近年来,实施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养护修复项目共55项800多公里,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较“十三五”提升了11%,极大改善提升了我市普通国省道路面技术状况。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路网提升、道路通达、通行安全保障等工程。临清市、阳谷县分别创建为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紧扣“双碳”目标要求,坚持以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为目标任务,构建交通网络、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用能结构、完善治理体系。横向加强部门协同,共同破解“新能源货车推广补贴”“充电桩建设”等综合难题;纵向加强市县联动,鼓励基层首创,为县域发展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目前,建成了全国首个高速公路“零碳场站”,完成全省交通运输领域首笔碳普惠交易,阳谷县充换电设施补短板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