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营造“四好”宜居环境

本报讯 (于新新) 10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城市品质提升”专场。会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延星介绍有关情况。

建造“好房子”,让居住更舒心。我市编制了聊城“好房子”建设导则,除落实国家要求,还加入了新建住宅将层高由2.8米提高至3米以上、家家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等更多贴近百姓生活的细节。严格落实“6633”要求,也就是“六不、六防、三省、三要”:“六不”就是“不霉、不堵、不漏、不吵、不裂、不臭”,“六防”就是“防火、防灾、防电、防盗、防撞、防摔”,“三省”就是“省心、省地、省钱”,“三要”就是“要健康、要实用、要关怀”。我市出台了调整新建住宅工程质量保修期的指导意见,比如将屋面防水等关键部位保修期从5年延长至10年,让业主住得更安心、更有保障。在城里建“好房子”的同时,也要在农村建“好房子”。推广了农村自建房“点菜单”系统,目前已有2000余户群众通过“点菜单”建房,住上了满意的新居。

建设“好小区”,让家园更温馨。“红色物业”深入人心,347家物业企业建立了党组织,18家物业企业选派了党建指导员。2097个小区组建了业主委员会,6700余名党员业主和业主志愿者,主动站出来参与小区事务,真正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智慧物业”平台已在主城四区试点应用,业主参与小区事务表决,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投票。此外,还在小区试点测试了“随手拍”功能,小区的事实现了“有人管”和“及时办”。“十四五”以来,全市改造了734个老旧小区,惠及6万多户家庭;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42部,让1644户居民告别“上楼难”;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3万个,配建比达到1:3.6。

塑造“好社区”,让生活更美好。“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十大工程”,通过“微改造”实现“精提升”。目前,已建设5处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新增绿地630公顷,相当于多了9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新建48处综合公园,新建改建了297个口袋公园,让群众可以“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同时,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古城活化,推动古城从“静态保护”走向“活力运营”。

营造“好城区”,让城市更宜居。围绕“水网体系功能提升”“文化遗产传承活化”“居住片区和美宜居”等六个专项领域,全市着力打通“城市体检—专项规划—片区策划—更新改造”的全流程治理,真正让城市实现内涵式发展。“十四五”以来,完成了东昌路、柳园南路等城市主干道的建设改造,全市新增道路600余公里,新建改建兴华路、黑龙江路等44座桥梁,一批关键节点陆续打通,城市路网结构更趋完善。“十四五”以来,累计改造雨污合流管网600多公里,新增排水管网1100多公里,建成海绵城市134平方公里,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城市韧性全面增强。

2025-10-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7685.html 1 我市积极营造“四好”宜居环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