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拍”打出国际大市场

——高新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商景豪 田柏林

本报通讯员 李冉

10月26日,在位于高新区的山东天亚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运转,工人各司其职,一派忙碌景象——他们正加紧赶制一批发往欧洲的碳纤维球拍订单。

经过精密印刷、复合材料叠层、高温固化等工序,一只只轻便坚韧的球拍有序下线,即将踏上“出海”旅程。这不仅是企业生产的日常场景,更是高新区布局新材料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聊城制造”向高附加值、国际化迈进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高性能、轻量化体育器材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天亚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迎来发展“黄金期”,订单已排至今年底。“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值达3000万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该公司副总经理宋远清兴奋地说。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坚守。​

走进天亚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建设的实验室,研发人员正专注于新一代碳纤维材料的强度测试:调整铺层结构、优化工艺参数、对比性能数据……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都为了让球拍在抗扭性、弹性与手感上更具竞争力。“我们公司的每款球拍,都要经历上百次材料与结构测试。”天亚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民超说,通过优化碳纤维编织角度与树脂配方,团队将球拍减震性能提升15%,这一技术突破成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保持“高性价比”优势的关键。​

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为破解关键技术难题,高新区主动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推动聊城大学与天亚达共建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研究中心,实现“实验室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无缝衔接。如今,公司已组建起一支实力强劲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达6%,2025年研发投入预计占营业额的8%,持续为技术突破注入动能。​

从“代工生产”到“自主研发”,从“默默无闻”到“畅销海外”,天亚达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源于自身的创新韧性,更得益于高新区精准的产业扶持与全方位服务。

“我们始终将科技型企业培育作为核心工作,在人才引进、产学研协同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高新区科技创新部部长刘冠男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聚焦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产学研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让更多“聊城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扬帆远航。

2025-10-30 ——高新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7957.html 1 “小球拍”打出国际大市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