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校园 文化传承未来

——聊城市实验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纪实

■ 刘德策 常维林

作为全国文明校园,聊城市实验小学以其独特的“书香校园”建设模式,为区域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聊城市实验小学的前身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成立的启文书院,学校以“启”文化为发展文脉,秉承“启天赋之门,行君子之道”的理念,以“求真求趣”为校训,并构建了“三维四本五元”课程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书香建设范式。

筑牢书香校园根基

多年来,该校高度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将其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建立了党委书记、校长双负责制。构建了“三维四本五元”课程体系,通过制定《泛在阅读课程实施方案》,形成了“泛在阅读”课程体系,明确了“一大理念、六维要素、十八条路径”,确保阅读工作常态化扎实推进。积极承办省级阅读研讨会,3次成功承办相关活动,2项阅读类课题获省级结题,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阅读环境建设方面,学校依托书院式风格和开放性校史馆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打造了“全景式阅读空间”。图书馆、漂流书屋、晨读长廊等一应俱全,馆藏图书6万余册,年生均借阅28本,班级图书角覆盖率100%。学校还积极开展“书香班级”“阅读小明星”评选活动,营造了“时时、处处、人人可读”的浸润式书香氛围,让阅读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

提升阅读教育质量

该校将阅读融入全学科教学,各学科均针对本学科特点开发了特色阅读课程。例如,“数学家故事”“小小科学家”读书会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制定了分年级阅读计划,建立了书目三级审核机制,确保阅读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多个阅读社团,学生参与率100%,让阅读成为学生课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校组建了由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员组成的“领读联盟”阅读组织,年均开展阅读指导培训6场。通过实施“晨诵午读暮省”模式,每日千人诵读《容止格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人文素养。学校还通过“人人通空间”App建立阅读成长档案,形成动态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此外,该校打造了“书香校园月”“家庭读书会”等品牌,年均举办经典诵读、征文比赛等12场。学生在《聊城日报》等媒体发表百余篇作品,获省级奖项20余项。学校还联动社区建设“书香家庭”300余个,形成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让阅读的种子在家庭和社区中生根发芽。

推动阅读现代化与精准化

该校配备了优谷朗读亭、留声墙等智慧设施,数字资源访问量超10万次。积极推广“山东全民阅读在线”平台,年均参与线上活动千余人次,数字化借阅量提升40%。通过数字赋能,学校不仅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便捷性,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更加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该校建立了“一班一档”阅读档案,年均开展阅读偏好调研2次,精准把握学生阅读需求。近三年,学生年均阅读量达32本,80%的学生养成了每日阅读习惯,获省市级诵读比赛奖项27项,学校获评市级“书香校园”。学校的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研究》在全省推广,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该校通过机制创新、课程重构、数智融合等举措,形成了“全学科+全过程+全环境”的书香育人新样态。2024年,学校成功承办山东省阅读空间建设现场会,接待省内外考察团29批次,示范效应显著。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更为区域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小经验”。

该校将继续以书香为伴,以文化为魂,为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少年而努力。

2025-11-04 ——聊城市实验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纪实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8180.html 1 书香浸润校园 文化传承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