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人 向美成长

——度假区李海务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纪实

■ 杨先博 李庆忠 王芳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实践是最佳的成长课堂。”11月3日,度假区李海务中心小学校长付茂峰介绍,该校始终秉持“劳”中育人、“动”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通过打造劳动实践基地、策划假期主题劳动、开展亲子创意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感知劳动价值,在动手创造中体验劳动快乐,培育勤劳坚韧、勇于创新的品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校园实践基地

田垄间体验劳动快乐

李海务中心小学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是学生体验农耕乐趣、感悟劳动真谛的“自然课堂”。学校依据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将基地划分为班级责任田,每个班级认领专属区域,从选种、播种、施肥到收获,全程由学生自主规划、分工协作。课堂上,教师化身“农耕导师”,讲解农作物生长知识与劳作技巧;课余时间,学生们变身“小小农夫”,利用课间、课后服务时段照料蔬菜瓜果。

“看着种子从发芽到结果,每天都有新变化,特别有成就感!”六年级学生王猛说,亲手劳作让他既掌握了蔬菜生长知识,又体会到农民的辛劳。在耕耘与收获中,学生们不仅习得农耕技能,还学会分工合作与责任担当,勤劳坚韧的品质在田间悄然养成。

多元主题活动

生活中涵养劳动素养

除校园实践基地外,学校还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假期与传统节日,通过“居家小达人”“节日创意制作”等活动,让劳动教育融入日常。“居家小达人”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承担家务:有的化身“厨房小帮手”学做菜,有的变身“家庭清洁员”整理房间,有的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大家用照片、视频记录瞬间,分享心得,在劳动中提升自理能力,体会父母辛劳,增强家庭责任感。

传统节日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中秋节前,学校开展创意灯笼制作活动,学生们利用彩纸、竹篾、废旧材料等,亲手制作造型别致的灯笼。裁剪、折叠、粘贴、装饰,每一步都凝聚心血与智慧。当灯笼挂满校园,既营造了节日氛围,又让学生在手工劳动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劳动教育浸润成长

好习惯塑造美好未来

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如春雨滋润心田,让劳动种子生根发芽。该校学生精神面貌悄然改变:课堂专注力与耐力提升,生活中更懂勤俭节约、互帮互助,遇到困难能坚韧应对。“以前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做,现在主动分担家务,还会珍惜粮食、爱护环境,变化特别大。”四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赞不绝口。劳动教育不仅培养生活技能,还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未来。

付茂峰表示,丰富的劳动实践不仅让学生体会艰辛与喜悦,还塑造健全人格,让劳动之美在校园绽放。学校将持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多元实践平台与活动载体,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感恩、创造与担当,实现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让劳动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坚实根基,助力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成长、绽放光彩。

2025-11-04 ——度假区李海务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纪实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8196.html 1 以劳育人 向美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