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辗转跑腿”到“线上秒办”
——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县域国库管理与服务侧记
■ 辛福利 刘葆华
“通过非税收入业务电子化,我们传递纸质单据大幅度减少,不仅减少了跑腿的麻烦,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办事效率也明显提升。”11月11日,提起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国库部门的服务工作,茌平区财政局国库科经办人员赞不绝口。
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因地制宜,聚焦经理国库职能,通过模式创新、科技赋能、流程优化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统筹做好县域国库服务与管理,各项机制更趋完善、业务更加优化、服务更为高效。
部门联动凝聚国库履职合力
“国库联系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为高效履行新形势下国库职责,我们不断开阔新视野、探索新模式、谋求新思路。”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鲁介绍,该行主动作为,首先从创新机制入手,推动部门联动,切实凝聚各部门之间的合力,确保国库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源泉不断、力度不减。
该行成立了县域金融服务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县域制度,并与6家县级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全面理清财政、税务、海关和商业银行的市县两级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代理国库业务重要事项报告机制,压实市级单位的管理主体责任和县级单位的直接责任,确保各项国库政策要求高效传导落实;联合县域财政、税务、金融部门建立财税库银工作沟通直联机制,2025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座谈会4次,开展实地调研2次,为县级财政、税务部门解决日常难题11个;建立日常联系机制,专人对接县域财政、税务、金融机构,加强业务交流和指导,公布国库“7×12小时”热线电话,为县域相关机构提供业务咨询服务。
模式创新优化国库业务流程
为提升国库服务质效,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不断优化国库业务流程,及时调整国库核算模式,将7家县(市)支库并入聊城市中心支库形成一个核算主体;在合规基础上,按国库主体设置岗位,探索推出“一人多库、多库同岗”、“一人多岗”等多种模式,充分发掘人力资源潜力;积极推进非税收入业务电子化、对账电子化,不断扩大税务、银行、企业三方签约范围,引导税务部门和纳税人大力推进银行端查询缴税,妥善解决县域财政、税务、代理银行异地传递纸质单据难题。截至2025年9月末,缴库业务电子化率超99%,平均每个县支库接收纸质凭证次数从每月19次减少到8次,降幅达57.9%,从根源上减少了服务对象的“跑腿次数”。
为民理念做实国库服务细节
为确保国债管理工作半径不缩减、县域国债服务水平不打折,该行积极整合国债工作战线人才力量,创新“跨县域交叉巡查”“委托巡查”等线下巡查措施,扩大县域国债巡查范围,实现了全市370个承销机构网点全覆盖;探索建立起东昌府区侯营镇田庄永安市场、道口铺街道胜利新村两个农村国债服务站,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购买国债,打通了国债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5年9月,全市共开展到期提醒兑付50次,金额415.5万元;县域以下地区国债销售2.27亿元,占比25.2%。
为将县域国库服务做实、做好,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始终秉承国库为民理念,全力完善每一个服务细节。制定两项服务指南,明确各项国库业务提交办理所需资料、国库审核要点、处理时限和办理要求等内容,实行国库业务事项一次性告知、一次办结,并将服务指南通过省分行网站等媒介进行公告,确保服务对象多渠道细致了解国库业务,有效消除了县域国库服务的“模糊地带”与“真空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