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出版

本报讯 (记者 赵宗锋) 记者4月7日从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获悉,该校副教授胡梦飞所著《山东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一书,日前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南起苏、鲁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至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全长643公里,流经5市18个县(市、区),历史上就是通行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河段。大运河不仅在山东境内留下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留下了内涵深厚、外延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梦飞说,与运河相关的民俗、技艺、美术、戏曲、音乐、舞蹈、武术、医药、民间文学等均属于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的智慧,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艺术品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增强山东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促进沿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对山东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特点和价值进行论述和梳理的同时,剖析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具体路径,探寻其开发和利用的策略、方法。在宏观视野下,结合具体个案进行研究,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给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生机与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化、人性化保护与开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04-1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984.html 1 《山东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出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