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坊村的杞柳苗发芽了
■ 本报记者 苑莘
3月14日,莘县徐庄镇纸坊村的河坡变样了:枯黄的杂草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黑色塑料膜和一棵棵已经冒出了绿芽的杞柳苗。
1000米的河岸上栽植2500公斤杞柳苗,三四年后就可以为村里带来稳定的收入,这是纸坊村党支部书记蔚关彦和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派驻纸坊村第一书记孙强的“杰作”。“我们雇用机械清理河坡,买杞柳苗,再加上今年和明后年的人工费用,总花费应该在6万元左右。但这之后,就不需要再投入资金了,每年的收入能超过小麦种植。”站在纸坊村广场旁,蔚关彦指着河坡说,在孙强的支持下,3月初,纸坊村决定将村里的河坡改造成新的“景点”和集体收入增长点。
由于该河坡就在村西的主干道旁,未来这些杞柳将成为纸坊村的新景。小河沟的东边就是纸坊村的文化活动“枢纽”,这附近有篮球场和摆满石磙的农耕文化广场,一片油菜花田尚未开花。向南走,就是纸坊村前两年整理出的坑塘。夏天时,坑塘附近人气很旺,坑塘里长满荷花,旁边的避暑廊道则是凉风习习。人们喜欢在廊道下,吹着自然风,或唱歌,或闲聊。
蔚关彦说,选择杞柳苗种植是村党支部经过多次考察作出的决定。“前期虽然有投入,但之后基本就不用管了。而且杞柳长成后,亩产能到五六千斤,去年每斤的价格是1.4元,可以说效益很稳定。”蔚关彦说,村里专门去鱼台县考察,购买了苗木,并提前沟通了杞柳的销售问题。
对正在建设美丽乡村的纸坊村而言,杞柳的经济价值不仅是直接销售苗木。在纸坊村看来,柳编工艺品或许能为该村的旅游业带来新的看点。“我们村本来就有很多老人会柳编。我们计划今明两年组织村里心灵手巧的年轻人参与培训,多学一些新花样。等杞柳长成,我们的‘纸坊景区’就有自己生产的纪念品了。”蔚关彦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