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行政审批局出台“十条措施”助企纾困

困难企业可“歇业”降低成本

本报讯 (记者 林金彦 通讯员 宋杰) 4月1日,记者从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获悉,为更大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恢复发展,该局制定了《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根据《措施》,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可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向行政审批部门申请歇业,降低经营成本;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办理歇业备案后,自主决定开展或已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可于30日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终止歇业、恢复经营。“歇业”备案后,企业不会因自行停业而被吊销营业执照或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行政审批部门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健全完善歇业帮扶配套措施,针对歇业主体提供差异化监管、金融支持、减税降费等政策帮扶,助企“苏醒”。

为减少群众厅内滞留时间,降低聚集风险,行政审批部门将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借助免费寄递、帮办代办和远程评审、勘验,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针对“急、难、繁”等特殊业务须线下办理的,推出网上、电话等预约服务,申请人在指定时间现场办理、即来即办。

为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我市将深化政银合作,推进商业银行核查后置和企业账户信息部门共享,提高银行开户效率。鼓励商业银行完善账户服务分级分类管理,推行新开办企业“零成本”简易开户;取消或降低企业票据业务、账户服务、转账汇款等金融费用,推动金融系统减费让利。设置专窗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服务,开设因疫情受困企业商事登记和开户融资“绿色通道”,提升金融支撑服务水平。

数据赋能“远程审”,刷脸办事“零见面”。我市积极推行电子证照跨行业、跨领域应用,实现“零跑腿”“刷脸”办事。推广“企业身份码”,形成涉企证照、印章、档案、监管、信用、惠企政策等信息的归集共享、联展联用,打造“一码通行、码上服务”品牌。实施企业开办全要素变更全程网办。

行政审批部门将联合司法局及律师协会,公布公益性法律服务志愿律师名单,对于企业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合同履行、劳资关系等纠纷,开展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对接人社部门,将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纳入企业开办大礼包,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针对餐饮住宿和批发零售业、文化旅游业、交通物流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行政审批部门开通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绿色通道”,实行准入准营、运营准建等事项的“一链办理、一站办结”。推行不涉及许可的大型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营业执照设立、变更、注销等商事登记集中办理、一站办结,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人员流动。

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对申请人自愿承诺符合许可条件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当场作出许可决定,提高审批效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为化解吊销企业注销难题,吊销企业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清算组备案并发布债权人公告,无需向登记机关备案清算组,取消报纸发布债权人公告,实现全程网上办、“零成本”退市。

企业办理市内迁移,可依托电子化系统实现“一套材料、资料互认、网上流转、数据共享、限时办结”,申请人仅需向迁入地登记机关提交迁入、迁出调档材料,迁出登记机关将企业电子档案发送至迁入地登记机关,实现市内迁移企业数据和电子档案互联共享。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市行政审批局将企业开办、投资建设和企业退出等关联性强、高频发生的单一事项进行系统集成,梳理形成321个“一件事”办理场景,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专线、流动专车、线下专区、线上专网、服务专员和自助专区“六专”服务,实现涉企事项的场景化、集约化、智能化、便捷化服务,企业“进入一个平台、办‘所有事’”。

2022-04-06 困难企业可“歇业”降低成本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9545.html 1 市行政审批局出台“十条措施”助企纾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