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良用 稳粮增效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三分建、七分管’,这么好的田,可得好好看着。”4月2日一早,高唐县尹集镇张官屯村村民巩太江就来到自己负责的地块,仔细察看各管道出水口的情况,他是村里的高标准农田“井长”。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模较大,建设内容繁多,有些田间工程建成后存在设施产权不明晰、管护资金不足、监管机制和维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刘法正说。鉴于此,我市做好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后半篇”文章,探索出以管护措施前移带动管护责任下沉、推进建管护一体化机制的路子。

在全面推行“井长制”的基础上,我市还全面推广高标准农田“热线电话”,将其喷绘在机井盖上,并建立高标准农田服务热线承办问题册,助力高标准农田管护。

高标准农田管护,除了人管,还得借助科技“外脑”。眼下正是春灌时期,阳谷县李台镇王申楼村的村民用上了灌排一体设备,只要打开开关,河水就会通过地下管网进入小麦田里。

“安上管网以后,实现了灌排一体化,节省了人力物力,很方便。”王申楼村村民王玉怀喜不自禁。

王玉怀所说的灌排一体化,是山东东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浇灌设备,通过设置地下管网将农田与河道进行连接,采用地埋管形式,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双功能。“在灌溉的时候,从河道直接取水,这样也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山东东信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福渠说。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化高效节水灌溉为抓手,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确保实现夏粮丰产丰收。”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永高表示。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靠前指导,科技装备在春季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赋能春管,为全市夏粮丰收提供了“硬核”支撑。

2022-04-0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9547.html 1 良田良用 稳粮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