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我要让村民的腰包更鼓”

▲杨桂芹帮村民打理黄瓜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军豪

3月30日下午,杨桂芹正在村里的麦田指导村民灌溉,一名村民骑着电动车停到她身边:“杨书记,有件事你得帮俺管管。”

“啥事呀?”杨桂芹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问道。

“前些年给人家干工程活儿,工程款到现在都没给。”

“有欠条吗?”

“有。”

“放心,我找法律顾问,一定帮你把钱要回来。”

杨桂芹是东阿县姚寨镇蔡楼村网格党支部书记,像上面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村民有事都愿意找她,村民李西良说:“她是我们的贴心人。”

除了网格党支部书记,杨桂芹还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杨桂芹说自己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党代会上发言时,杨桂芹不仅介绍了村子的发展历程,也介绍了今后的打算。党代会结束后,杨桂芹第一时间召开支委会,传达了会议精神。

蔡楼村有村民400余人,村子不算大。这个小村庄,在杨桂芹的带领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了姚寨镇的一个亮点。去年,通过“三资”清理,蔡楼村清理荒地10余亩,让村集体增收万余元。为提升村居人居环境,去年,蔡楼村出动机械20余台次、人工70余人次,对村内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大街小巷整洁有序。

蔡楼村种大棚黄瓜的历史将近30年,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大棚50多座。“这些大棚,承载着村民的希望。”杨桂芹说。虽然种大棚的时间很长,但聊起自家的大棚,李西良却高兴不起来:“价格咱说了不算,得听别人的。”李西良说的“别人”,指的是菜贩子。由于蔡楼村没有蔬菜交易市场,村民只能将黄瓜卖给菜贩子。“我们把黄瓜送到菜贩子那里,三四天之后,菜贩子把黄瓜卖完了才给说价格,而价格往往比市场价低很多,菜款拖得时间更长。”李西良说。虽然卖菜难,但李西良依然决定继续种大棚,因为他们村的蔬菜交易市场就要建好了。

杨桂芹上任后,第一个关注点就是村里的蔬菜产业。她带着村民去潍坊考察学习后,决定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村民卖菜处处受制于人,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杨桂芹说。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村里成立了半亩方塘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决定建设蔬菜交易市场。为了建设蔬菜交易市场,杨桂芹已经垫资10余万元。“现在,市场主体框架已经建好,等库房建好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杨桂芹说。

杨桂芹目光长远,等市场建好后,她准备带领村民发展电商,实现品牌化、规模化运作。“在党的带领下,我要让村民的腰包更鼓,笑容更灿烂。”杨桂芹说。

2022-04-0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9639.html 1 “我要让村民的腰包更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