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新名片
——“山东省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落户嘉明经济开发区
■ 刘小希
“这块牌匾意味着嘉明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迎来了新的开端。”4月5日,聊城嘉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王文利如是说。
王文利所指的,是“山东省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牌匾。去年底,2021年度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强县、强镇、基地名单公布,嘉明经济开发区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基地榜上有名。就在近日,这块荣誉牌匾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至聊城,将在挂牌仪式后正式“落户”嘉明经济开发区。
“省级产业集群、强县、强镇和基地申报,需满足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强、动力足等多个条件。”王文利介绍,“嘉明经济开发区申报成功的背后,既有对传统优势产业长远发展的思考,也有对推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支撑。”
嘉明经济开发区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一直有深厚的发展根基。上世纪90年代,紧抓京九铁路贯通为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以食品加工为主业的聊城嘉明实业有限公司势头强劲,其触角更是延伸至东南亚等地。嘉明经济开发区的前身——嘉明食品工业园,随之在发展的春风中正式建成。
时间的指针转到20余年后的当下。如今,聊城龙大肉食品有限公司、聊城市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聊城市祥润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福吉食品有限公司等多个实力突出的食品公司相继扎根嘉明经济开发区。那么,企业发展能否与地方发展有机融合?聊城市立海冷藏有限公司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立海公司是煌上煌、海底捞、湖南湘佳、中国火锅协会委员会等的指定供应商,也是“聊·胜一筹!”品牌首批使用单位。“202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52亿元,共吸纳就业工人1000余人,带动肉鸭养殖户3000余户。”该公司负责人朱斌说,“等二期项目建成后,一年能产肉鸭近1亿只,年产值近30亿元,能为嘉明经济开发区作出更多贡献。”
此外,在嘉明经济开发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也不断追求着创新。
“电视购物、直播带货进一步打开了产品销售的渠道,我们也正从代加工转向深耕自身品牌,火锅口味的虎皮鸡爪、盐焗鸡翅根等新产品也在加紧研发中。”聊城市昌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光义介绍。今年1—2月,该公司销售产值5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万元,增长率为77%,实现了2022年的“开门红”。
两个公司虽主营业务不同,但都呈现出十足的发展劲头,这与嘉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政策支持与精准服务密不可分。
嘉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确定了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现代物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并制定领军企业培育机制,全方位培育壮大领军企业,形成优势带动的局面。此外,加大力度推进部门网格化服务模式,压实部门帮包片区责任和个人帮包企业责任,同时设立总商会及农副产品分会,充分发挥商会的平台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抱团发展,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嘉明经济开发区打造了“产业+配套”“平台+生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新模式。 《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聚区培育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培育认定省级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强县、强镇、基地,引领带动我省食品产业基础加快向高级化演进,不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王文利表示,获得“省牌”后的嘉明经济开发区将总结过往经验,亮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