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持续提升城市内在气质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春风里,家门口,一个个绿意盎然、风格独特的“口袋公园”成为茌平区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今年,该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在2021年改扩建6处“口袋公园”的基础上,在城区再建6处“口袋公园”。
今年,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文明办“将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新的增长点和重要发力点”和市委关于“除主城五区外,还要将其他县(市、区)一并纳入文明城市创建范围,统一标准,加强考核”的要求,认真对照落实全域创建各项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市城管局按照《聊城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广告牌匾整治专项行动,同时正在起草新的“门前五包”考核管理办法;市交警支队持续开展佩戴安全头盔专项治理,主要交通路口协管员已实现常态化上岗;市城管局和市交警支队就车辆乱停乱放管理问题,专题赴外地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市卫健委在全市开展无烟机关创建;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重点开展非机动车管控、小广告治理、小区物业精细化管理、不文明养犬等专项行动。
根据上级最新创建标准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建设“六个新聊城”的部署,我市在认真谋划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一六七四二”工作思路。“一”即聚焦一个目标。本创建周期,以“2023年取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为目标。“六”即进行“六项专项治理”。针对空中线缆、垃圾乱扔、城市牛皮癣、不文明养犬、“门前五包”、乱停乱放等社会现象开展专项治理。“七”即开展七大综合整治。针对市容环境、社区小区、交通秩序、背街小巷、农贸(便民、批发)市场、乡镇(村庄)创建等不同领域开展综合整治。“四”即运用四种宣传方式凝民心聚民力。利用发放明白纸、入户满意度问卷调查、媒体现场联动、举办共建活动等四种方式大力做好宣传,引导市民群众支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二”即抓好两个提升。抓学习,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高水平专家来聊城授课,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抓操练,定期按照中央测评模式进行模拟测评,在实战中提升迎检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