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咳嗽礼仪”,您做对了吗?
本报记者 张琪
“咳咳咳……”“阿嚏!阿嚏!”要知道,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能够携带细菌或病毒,进而传播疾病。4月12日,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田建华提醒,正确的“咳嗽礼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人认为咳嗽、打喷嚏是感冒引起的,就算传染也不要紧,殊不知,对一些老年人及抵抗力差的人群来说,普通的感冒也可能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疾病。”田建华说,比如,肺结核也可以通过咳嗽传播。如果肺结核患者在公共场所咳嗽、随地吐痰,就有可能传染他人。
田建华介绍,“咳嗽礼仪”是借助遮挡物将咳嗽或打喷嚏喷射出的呼吸道飞沫进行物理阻断,减少飞沫及飞沫核播散于空气中,从而减少周围人群被感染的风险。如果你有咳嗽、打喷嚏的症状,日常生活中可以这样做:
1.咳嗽、打喷嚏时低头避开人群,用纸巾或者手帕捂住口鼻,避免飞沫飞溅。应避免用双手遮盖口鼻,这样会让双手沾染病菌。
2.如果来不及准备纸巾或手帕,可弯曲手肘靠近面部,用手肘处的衣物遮掩住口鼻。这样可以将喷出的飞沫阻挡在手肘皮肤或者衣物上,而这个部位不容易再接触其他物品,可以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使用过的手帕应及时清洗、消毒,使用后的纸巾应丢入垃圾桶。
4.咳嗽或打喷嚏后,不要和他人握手,要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5.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衣服要及时洗涤并暴露于阳光下晒干,达到消毒目的。
6.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外出时要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说话声音不要过大,避免“唾沫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