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
聊城 王西广
一日晚饭后看手机,见有未接电话,时间六点半,号码陌生,连续两次,铃响时间皆逾四十秒,由此可以断定对方并非拨错。于是,我拨了回去。未想到,接电话的是邮递员小胡。他说:“大爷,有您的一个邮件,我往家里去了,家里没人。”我说:“你放楼下报箱里吧,不用上楼。”他问:“明天你在家吗?”我告诉他在家,他说:“我再来一次吧。”我道了谢,挂了电话。我认识小胡,但没有交情,有时在路上相逢也会相互点头致意或打个招呼。小胡,三十多岁,穿邮递工装,骑电动车,略高,白白的皮肤,明亮的眼睛,谦卑的笑容,待人和和气气,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实本分的人。
之前有一个雨天,他登上四楼,给我送来了市文联寄的一本《水城文艺》和省作协寄的一册《齐鲁文学作品年展》,里面都刊登了鄙人的拙稿。他穿了一件红雨衣,晶亮的雨珠从上面滴下来。装书和杂志的大信封被雨水淋湿了一角。我接过来,心里有些感动。他告诉我杂志在报箱里放了快两个月了。我说钥匙弄丢了,好长时间没开过报箱了。我让他坐沙发上歇息一会儿,避避雨再走,他不答应,拉开门,道声再见,急匆匆地下楼去了。我站在门外,目送他拐过楼梯。回到家里,拆着邮件,一时忽生好多感想。我的这些邮件都不重要,亦非急件,晚送一天误不了什么事,不会有任何损失,然而他却冒雨前来送达我手中,真是敬业,让人感动。
其实,小胡完全可以把我的邮件放到楼洞口钉着的报箱里,不必登上四楼交到我手中,但他为我着想。那册《水城文艺》,早先他放进了报箱里,后来开报箱时发现杂志还在里面,马上猜想其中有因,于是将杂志取出,和刚到的书一并送上楼了。后来,他把楼洞里已停用的一个报箱的钥匙给了我,让我换了报箱。
去年10月,我欲订阅几份文学杂志,小胡两次登门服务。他先是送来《报刊订阅目录》供我选择。过了两天,他来收款,我与他聊了片刻。收入不高,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还要承担联系客户订阅报刊的任务,然而,小胡没有怨言,乐观、知足。
小胡,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在我们这座城市里默默无闻,完全依靠诚实的劳动养家糊口,立足于世。这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举目皆是,如草原上的草、森林里的树,令人熟视无睹。其实,这些人才是默默奉献社会的人,值得我们尊敬与感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