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薛景莉:32年,用超声探头书写医者仁心

薛景莉。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您好,请躺下,露出腹部。”

“目前看到的情况都很正常,这是本次检查的报告,请您拿好!”

这样的对话,在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再平常不过了。每一位坐在检查仪器前的超声科医师,或许会“惜字如金”,但他们对患者的负责都体现在操作中:左手操作仪器调节板,右手握着超声探头围绕着孕妇腹部进行探查,边观察、边分析,并在报告上记录下观测到的情况和胎儿各项监测指标,供临床医师参考。

这样的工作,薛景莉干了32年。每天7时30分准时到岗,已成为她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初,为扩大业务范围,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派薛景莉外出进修超声检查技术,从那时起,她便和超声检查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超声仪器屏幕很小,就像现在的手机这么大,清晰度也不高,做检查时需要一点点地仔细查看。现在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仅探头就分好几种,用于身体不同部位的检查。而且,我们能观察到的小细节越来越多,屏幕成像越来越清晰,对临床帮助也越来越大。”这些年,薛景莉经历了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她所在的科室规模也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40余人,检查范围扩展到产科、妇科、儿科、两腺(甲状腺和乳腺)等,还开展了早孕期系统筛查(NT)等产前诊断技术。

优秀的超声科医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影像学知识,还要掌握解剖、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知识,不然无法根据得到的影像给出有价值的诊断。这些年,要学的东西越来越繁杂,要记住的数据越来越多,薛景莉始终坚持学习,常用数据早已烂熟于心。

“我总想着,超声科医师技术要再提高一些、检查要再认真一些、服务要再周到一些,才能当好临床医师的‘眼睛’。”对每一位孕妇,薛景莉都认真检查,在黑白影像中分辨一丝丝异常,避免漏诊、误诊。对于检查中拿不准的异常病例、疑难病例,科室会及时组织会诊及病例讨论,并开展随访,判断超声检查结果与产后、术后病理是否相符,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在很多人看来,超声科的工作枯燥又劳累,但在薛景莉看来,简单的工作重复下去就是成功。每次检查完,她都会轻轻擦去孕妇腹部的耦合剂,将行动不便的孕妇从检查床上搀扶下来。一天下来,薛景莉也常常感到腰酸背痛,但被返聘的她仍像年轻人一样坚守岗位,她说,只要有需要,自己就会坚持下去。

“前不久,一位孕妇来做产检,高兴地告诉我,当年她的妈妈也曾找我做过B超检查。”这位孕妇的话让薛景莉既惊讶又高兴。或许超声科医师跟检查者就是这样奇妙的缘分,但谁又能说超声科医师没有成就感呢?

2022-04-29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1269.html 1 薛景莉:32年,用超声探头书写医者仁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