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背书滋养内心
本报记者 陈金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月20日下午,聊城城区兴华西路立新巷一居民楼里,传来68岁庞洪锋的背书声。在庞洪锋看来,读书的一个较高境界就是背书,只有将书背下来才能做到将其“消化”掉。因此,他变读书为背书,并从中获得乐趣。
《毛泽东诗词选》上的精彩诗词,如《菩萨蛮·黄鹤楼》《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等,庞洪锋每天都会背一遍。从去年3月到现在,他已经背下毛泽东诗词50余首。“这对我树立信心、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起了很大作用。”庞洪锋说,背诵这些精彩诗词,会滋养内心。如今,他正在背诵《琵琶行》《卖炭翁》《兵车行》《春江花月夜》等名篇。
在庞洪锋家,书并不是太多。“作为工薪家庭,老庞的精力没在买书上,而是经常去图书馆、书店等公共场所看书,别人家里像图书馆,他内心有个图书馆。”庞洪锋的老伴王春芳说。
2003年以来,庞洪锋经常去聊城大学图书馆看书。在王春芳的眼里,退休后的庞洪锋比上班时还忙,“不在家时,到图书馆准能找到他”。
有一年,庞洪锋读了100本书。“正常情况下,一年能读八九十本书。”在他的影响下,老伴和儿子庞凯也爱上了读书。2008年2月,庞凯荣获全国“爱我中华”读书知识竞赛一等奖。
“读书是为了将所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提高自身素养。”庞洪锋说,自1978年以来,他陆续在报刊、电台等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数百篇。
在庞洪锋看来,通过读书和写作,自己真正实现了自身内在的淡定和从容,也达到了自我与外界的调和与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