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至精至准
这些护士与药为伍 守护“点滴”安全
文/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咔——咔——”早晨7时,城市还处于一片安静,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智能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以下简称“静配中心”)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熟练地掰开一个个安瓿瓶,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5月10日,记者来到静配中心采访,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心的整洁、明亮,更有工作人员“至精至准 慎独慎微”的工作态度。静配中心分为生活区、辅助工作区、洁净区,洁净区按照整体万级、局部百级净化标准,实现了普通药物、胃肠外营养液、抗生素、化疗药物分仓调配。
护士韩胜满2019年由外科病房调入静配中心。每天,她根据审核过的医嘱单,将药品按要求加到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溶媒中,与她搭档的是药师王颖蕾、耿海英,这种“药护”结合的模式,既发挥了药师、护士的特长,又保证了用药安全。
静配中心每天要处理2000余袋药品。韩胜满早晨6时30分到岗,打开空调系统、准备药品、穿好防护服、进入调配间……“早晨时间很紧张,既要保证速度,更要保证质量。”韩胜满说,为保证第一批700余袋成品输液药品在8时30分前到达病房,需要两人配合,一人负责核对标签、打开药品,一人负责向溶媒中加药并摇匀,无数次的操作让肌肉形成了记忆,大家配合默契。与此同时,处方审核间里,药师们开始审核处方。第一批成品输液药品调配完成后,会通过传递窗被传递出来,工作人员再按照用药科室分装打包,由配送中心将药品送往病房。
随后,第二批药品的调配开始了。韩胜满和同事更换了手套、交换了岗位,这次她负责液体调配,一直掰安瓿瓶的手指可以暂时得到休息。“看,我们每个人大拇指上都长了茧子。”韩胜满笑着说,这是他们独有的标志。
上午9时,工作人员再次进入调配间,调配第三批次药品,韩胜满则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把药品拆零、补齐。上午10时,忙碌的工作告一段落,大家开始交接班和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韩胜满对常用药品名称和工作注意事项已经熟记在心。
下午1时30分,药师开始审核医嘱,韩胜满则准备进入调配间,开始调配第四批药品。半个多小时的调配工作完成后,她走出调配间又开始了药品贴签和整理工作……
“23名工作人员一共分了12个班次,每个班次完成固定的内容,确保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精神高度集中,不出错。”静配中心负责人王娉介绍,静配中心实行“四查十对”,审查处方、分标签、贴标签等多个环节都会进行双人核对。
“以前,在病房里调配输液药品,很消耗时间,而且操作环境不规范,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在,环境好、操作规范,临床护士也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关注患者。”韩胜满说,自从来到静配中心,她学了很多药学知识,更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守护“点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