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与你共战病痛”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叙事护理给患者贴心关怀
本报记者 鞠圣娇
“当我看到蜷缩在病床上低声啜泣的小刚,主动走近他,询问他是不是想家了。他沉默了半天,突然说:‘我不想活了’……”5月10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四院”)会议室内,精神一科二病区护士李崇兴分享了他与患者小刚(化名)的故事。
小刚从小失明,18岁时出现精神疾病症状。到市四院住院治疗后,为取得他的信任,医护人员决定使用“叙事护理”这把钥匙,打开他的心灵。
跟患者沟通、说话是护士的日常工作,但叙事护理要求通过说话倾听患者内心、了解患者真实想法,强调关注患者心灵。
起初,小刚在陌生的环境里烦躁不安,李崇兴想跟小刚聊天,但小刚拒绝沟通。李崇兴并未放弃。一天晚上,李崇兴发现小刚躺在床上哭,便主动去询问。这一次交流,让他走进了小刚的内心。失明的小刚承受着比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更大的痛苦,而且他感觉拖累了父母。李崇兴果断地告诉小刚,他是父母的精神支柱。李崇兴还向小刚承诺,“我会与你共战病痛”。小刚抓着李崇兴的手,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倾听患者、回应患者、温暖患者,叙事护理要求我们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患者。”开展叙事护理时,李崇兴尝试着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投入到患者所处的情境中,就患者的关注点深入沟通,解开患者内心的疙瘩。时间一长,患者都把他当成了朋友,愿意跟他聊天,有的还会亲切地喊他“兴哥”。
与李崇兴一样,市四院儿少精神病房护士翟雪燕也通过叙事护理,与患者乐乐(化名)成了朋友。乐乐因为抑郁症入院,不愿意相信他人,也很少与人沟通。翟雪燕有空就跟她聊天,乐乐认可了这位大姐姐,向她敞开了心扉,也更加愿意配合治疗。
自2021年开展叙事护理以来,市四院涌现出很多这样的故事。有的患者固执己见,在护士多次沟通下,放下了心中执念;有的患者不愿与人交流,在护士的努力下,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通过帮助患者,护士们也获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就像李崇兴所说的“感觉自己成长了,被他人信任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