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一城湖·广告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我与《渔舟唱晚》

临清 刘旭东

写下这个题目,似乎有点自我标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何以与被央视作为背景音乐达30年之久的《渔舟唱晚》附会于一起?不,我绝无此意。我只是想讲述一点与此相关的亲身经历。

我和《渔舟唱晚》的曲作者金灼南先生是老乡,我住的地方离他的老家,也就是现在的临清市金郝庄镇金东村不远,我的工作单位驻地恰好在金东村。关于金灼南先生与他的《渔舟唱晚》,我曾写过一篇稿子《金派古筝:200年声声传风雅》,发表在《大众日报》上,并协助有关部门和人员把金氏古筝申报成为山东省非遗项目。后来,金东村村民、古筝演奏者李克超先生参加第七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我协助他写了6000多字的论文《临清古筝与渔舟唱晚》,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1984年,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音乐,开始采用电子琴演奏的同名曲《渔舟唱晚》。30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国人熟悉和喜爱的旋律。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开始担任乡文化站站长。1979年秋季,我参加文艺培训班,在那里结识了姜宝海老师。那时,姜宝海老师给我们上器乐课,排练节目和演出时,他让我担任乐队的首席二胡。我与他颇有共同语言,渐渐熟悉了,就聊起彼此的老家,聊起他的古筝技艺,说起我是临清市金郝庄镇人,也知道了原来他是金灼南先生的高足。我邀请他到金郝庄采风,文训班结束不久,他就来了。我放下家里的事陪同他,召集了好多老人,搜集当年金灼南先生在家乡弹曲子的情况,寻找《渔舟唱晚》诞生的渊源。

姜宝海老师回去后,发表了两篇关于《渔舟唱晚》的论文:《浅谈传统筝曲〈渔舟唱晚〉的由来》和《当真〈归去来〉》,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姜宝海老师成为浙江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古筝教授。

2013年10月,姜宝海老师在扬州参加第七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期间,还特地给我打来电话,再次表示感谢。他说如果当时没有我的邀请和介绍,可能就没有那两篇重要文章,他还谈起这件事对他的个人事业、对金先生这首名曲的推广发挥的作用。当时,70多岁的姜宝海老师在电话里,还像30多年前那样,一直亲切地喊我“小刘儿”。我心里热乎乎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2022-05-1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2073.html 1 我与《渔舟唱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