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颊河的追忆
莘县 康学森
在十岁之前,我基本没见过别的河流,因此,马颊河是我儿时快乐的源泉。我在马颊河里逮鱼摸虾,在桥洞下游泳,对着桥上的行人大喊……
马颊河从村庄西边悄然而过。走出村庄向西走,是大片的地瓜田,再往西走,就能看到一条隆起的地带向东北方向蜿蜒,那就是马颊河的第一道堤。翻过这道堤,不远处有一条更高的林带向东北延伸,那便是河的第二道堤。第二道堤高大,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大树。
我读中学时,读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青年诗选》,里面收录了一首诗歌,是诗人韩英珊写的故乡高唐,也写了马颊河,我这才知道,百里之遥的高唐也有马颊河,也知道了滨州市无棣县也有马颊河,还知道马颊河流经无棣县后汇入渤海。
在我的记忆里,马颊河真的谈不上很美。它常常缺水,甚至断流,更没有船只经过,也没有洗衣的村姑、身披蓑衣的渔翁,成群的野鸭、丰润的水草、茂密的芦苇只是我想象的景象。它更像一条干枯的泪痕,挂在鲁西大平原的脸颊上。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到了更多的河流,黄河、长江、大运河、黄浦江、漓江、塔里木河……终于,马颊河搁浅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再难翻动些许浪花。
数千年来,马颊河河道变迁频繁。经过改道治理,现在的马颊河旱能灌、涝能排,是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一条河。
尽管马颊河历史悠久,但我还是欢喜不起来,如同大家一起聊起故乡景致,别人说起来的是或浪漫或美丽、或久远或生动的故事、传说,而马颊河则如同一位村姑,穿着不光鲜的旧衣服只会默默劳作,偶尔会抬头看看我们,目光中带着哀怨又充满好奇。
写这篇文章时正值夜深,我突然听到了一个呼唤,一声高一声低,带着些氤氲水气,呼唤我回去看看,看看马颊河。我要沿堤行走,在茂密的大树下行走,过千百村庄一直到马颊河的尽头,细寻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