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庄有个茄子李村
村名据说是皇帝御笔题写
文/图 本报记者 孙克峰
茄子李村位于聊城市旅游度假区朱老庄镇赵王河东岸。
明朝初期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因以种茄子谋生,演绎出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李氏乍到此地,望着茅草丛生、四野荒芜的土地,一脸愁容。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姓人家获得一些茄种。
谷雨季节后,李氏小心翼翼地将茄种埋进地里,不几天种子发芽、长叶,小茄苗长势喜人。
在李氏精心管理下,茄子长势很好,挂满了圆圆的茄子,紫色的皮儿,又细又嫩。
他们把个头大的几个茄子留作种子,准备大面积种植。
开春后,李氏扩大了茄子的种植面积,并喜获丰收,运到集市,很快销售一空,卖了一个好价钱。
第三年,在李氏的带动下,村里其他人家也种起茄子,郁郁葱葱有好几百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
此时,历史正处于“靖难之变”时期,燕王朱棣大军在此与建文帝的军队遭遇,打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朱棣兵败,带着贴身侍卫逃到茄子地里。
敌兵前来搜索,由于茄子地面积太大,没搜索到,就踹开李氏家的门,问朱棣的去向。
李氏朝相反的方向一指,敌兵就朝着那个方向追去。
朱棣见敌兵走远,与侍卫们从茄子地里钻出来。
李氏见这位将军模样的人尽管身上全是泥土,但仍不失贵人之相,赶忙给他打水洗脸、生火做饭。
临行前,李氏又送给朱棣两兜茄子,让他们路上充饥。
一晃两年,朱棣帝业告成。
一日午餐,突然想起自己落难时钻过的茄子地,吃过的紫色圆茄子,就告诉随身太监,想吃那个地方的茄子。
当时的东昌府知府获悉后,便让李氏挑选上好的茄子进京为皇上进贡。
朱棣听到贡品已到,也兴奋地赶到现场。
李氏见当年自己救的落难人竟是皇上,又惊又喜,赶忙跪下给皇上行礼。
朱棣双手相搀,说,你是朕的救命恩人,免礼平身。
看到又大又紫的圆茄,朱棣甚是高兴。
他遣人拿来笔墨纸张,“茄子李”三个正楷大字跃然纸上,李氏赶忙跪地谢恩。
至此,便有了茄子李这个村名。
据资料记载,茄子李的金字牌匾曾在村庙供奉百年有余,庙宇拆除后,不知去向,但茄子李村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