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鱼知府郭敦的故事
大明洪武年间,东昌府道口铺郭庄的郭敦与同窗好友王三能受到朝廷委派,到浙江做官,郭敦任衢州知府,王三能任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知府。
上任不到一年,衢州恰逢天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乡亲们生活非常困难,有人卖儿卖女,甚至有的人出外逃荒去了。郭敦从政清廉,他作为衢州府的一府之长,常常是粗茶淡饭,布衣布衫,还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禄救济灾民。而王三能恰恰相反,官银贪得不少,还经常克扣救济粮款。
中秋节前,郭敦的儿子从东昌府千里迢迢到衢州,告知父亲,祖母病重,要父亲告假回乡。郭敦的儿子从家乡带了一条郭庄特产东昌湖的风干鱼给父亲下酒。郭敦为官太清廉了,他没钱给自己的儿子买好吃的,中秋佳节,父子俩只是割了半边干鱼。
过了节,郭敦请假获准,父子回家时,又带了剩下的那半条干鱼上路。父子俩一路风餐露宿回到家乡。恰逢王三能也回到家里给母亲做六十大寿,大摆宴席,大宴宾客。他得知同窗好友郭敦回乡探亲的消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气派,马上派人去邀请郭敦到府上喝寿酒。
老友团聚,自然是十分亲热,席间,郭敦想,王三能原本并不富裕,他到处州做官短短两三年时间,家里就这样阔绰起来,他的钱是从何而来的?还不是为官刮地皮,搜刮处州老百姓的民脂民膏。借王三能劝酒之机,他忧心忡忡地和王三能说了衢州府的严重灾情,还谈了自己回乡时的窘况,他的意图是想劝自己的好朋友,作为一府的父母官,要心想老百姓的疾苦,为老百姓解困救难,王三能听了却很不满意,他不屑地挥手说:“郭兄,我们两人同时出去做官,我是锦衣回乡,光宗耀祖的,可是你,却像个老百姓一样回来,你说,谁有本事呢?”
话不投机,郭敦真想不到多年的同窗好友,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他回到家中,看见老母亲因年老体弱,卧病在床,虽然自己在外做官多年,家境依然贫苦,心里感到实在对不起自己年迈的老母和与自己风雨同舟的妻子。
他母亲是个深明大义的人,看见儿子悲伤,笑着安慰他说:“敦儿,你不要难过。你虽空手而来,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衢州府受苦受难的乡亲,这才是大孝呢!”郭敦听了老母亲一席话,觉得很是宽慰。
郭敦父子回家途中只吃干鱼的事传回衢州,乡亲们深受感动,就送了一个绰号给他——干鱼知府。
郭敦为官清廉,百姓称颂,也很得大明皇帝的赏识和器重,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升任监察御史、户部尚书,位高权重,并深得民众的拥戴,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御赐他为“天下廉吏第一”称号。
五年后,他回家探亲。王三能因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已被革职查办,眼下已是穷困潦倒,妻离子散。郭敦听了,百感交集,只能唏嘘感叹。
说话间,王三能找上门来了,见了郭敦,吞吞吐吐了一阵,才说自己想在郭敦的衙门内寻个差事做,挣碗饭糊口。郭敦是一个不徇私情的清官,他感到此事很难办,同母亲商量说:“我同他自小是同窗好友,现在他落魄到这步田地,本来我有心安排他到我府内干个差事,但是又怕他恶习难改,不知如何是好。”
他母亲想了想,说:“敦儿!为人在世,要公私分明。若是你再次起用他,他又贪赃枉法,你就对不起老百姓了。你与他的情分,只是你个人的私事,现在你只能是打点一些银两资助他谋一个正当的职业,这样对他更有好处。”
郭敦听了母亲的话,吩咐妻子,包了好些银子,送给王三能。王三能见状,悔恨交加,惭愧地离开了郭府。
(郭丹龙 郭太星搜集整理)
感谢聊城市文联、市民协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