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送你一朵小红花

——生命教育主题读书会见闻

本报记者 侯莎莎

还记得2020年底上映的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吗?影片讲述了两位身患癌症、身处绝境的年轻人的故事,因为有了陪伴、爱和鼓励,这个向死而生的故事里充满温情和乐趣。

“我能看到未来”,片中男主角韦一航的觉醒伴随着爱亲人、爱他人、爱生活的信念而来,让人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在困境中活下去的精神动力。

9月3日举办的小水滴读书会活动的主题与这部影片是如此相似。故事的主角们同样有着令人扼腕痛惜的命运,但是,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有宁养院医护工作者的默默陪护,仿佛照进他们生活的一束光,让他们的生活多了温暖的色彩。

当日傍晚,秋雨蒙蒙,人们撑伞走进位于东昌东路的普禾书吧。读书会嘉宾——牧琳爱爱心基金会理事、聊城市人民医院宁养院首任主任高杰,在读书会开始前播放了影片《彩虹日记》。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17岁女孩彩虹(化名)得了骨肉瘤病,在她生命的最后一程,宁养院的医护人员给予她关爱和鼓励:为她免费提供止痛药物,为她梳头装扮,为她举办生日会,带她参观聊城大学……彩虹开始积极面对生活,加入宁养院的义工队伍,陪伴其他患者,鼓励他们乐观生活。

彩虹生命的最后时光平静而温暖。她去世后,将日记本留给了宁养院,感谢医护人员对她的尊重和照顾。而这本日记本,至今被医护人员珍藏。

这是尊重与珍爱生命的双向奔赴啊!在爱和尊重中,濒临死亡的花季女孩重获了新生的力量。如同影片主题曲所唱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不共戴天的冰火啊,义无反顾的烈酒啊,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战胜了它。”

在向死而生的绝境中,来自身边人的爱和鼓励,叩开了女孩冰封的心灵,绽放了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多年来,高杰目睹了很多患者离世。他在讲述如何陪伴一位患者走完最后一程的故事时,全程手握纸巾,眼角泛着泪花。

他讲述了自己与患者、患者家属建立起来的联系以及如何抚慰他们心灵的感人故事。故事中,包含着医生与生俱来的共情能力及对他人痛苦的尊重。

他陪伴一位患者面对母亲的离世:一个人不应该在插着各种仪器的抢救室里死亡,而应该在亲人相伴的温暖中离世。

他和同事、志愿者照护病痛之躯,为患者擦洗腐烂的身体,让他们洁净、有尊严地生活。

他和同事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并关注临终者跨越生死的感受,达成他们未竟的心愿。

他对待患者家属像对待亲人一般,接纳他们崩溃的情绪,抚慰他们因失去至亲产生的心理创伤。

如果说“给予患者以生命的尊重,陪伴他们走最后一程”是高杰工作的日常,那么,生命教育则是高杰和他的同事最想做的一件事:“带大家到生命尽头看一看,引导大家反观现在的生活,从而懂得保护自己、关爱他人,更加珍惜生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高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生命如此短暂,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甜甜圈”,引发在场听众的深思。

如同“珍惜每一刻,珍惜每一种痛”“我能看到未来”“人不管有病没病,有胆没胆,活的是个精气神”……《送你一朵小红花》影片中这些经典台词所传递的生命观一样,在场的听众都认可这样的答案——“我们的生活没有意义,我们只是宇宙的尘埃,总有一天我们会被人遗忘。但是,在这样艰难的现实下,我们仍然可以活着,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读书会接近尾声时,小水滴读书会创始人刘胜前感慨地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尊重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我们或许应该从网络沉迷中挣脱出来,多关注、思考生命的质量,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此时,窗外的雨已经停了。参加读书会的听众对生命的思考,也伴随着阵阵秋风,抵达更深远的地方。是的,积极生活,人人都值得拥有一朵“小红花”。

2022-09-09 ——生命教育主题读书会见闻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8333.html 1 送你一朵小红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