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抱着孩子的身影 是校园暖人的风景
编者按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市教师以高尚的理想追求、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坚守三尺讲台,坚持立德树人。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本报精心组织了一组报道,展现我市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新时代形象。栽下满园桃李,留得万世芬芳,老师们,节日快乐!
本报记者 刘敏
今年36岁的刘清旺,是东昌府区沙镇镇大张中心小学的一名老师。去年秋天,他开始教三年级二班,这个班里有一名特殊的孩子明明(化名)。从那时起,刘清旺心里多了一份特殊的牵挂。
明明今年9岁,与班中同龄的孩子相比,他显得格外瘦弱。一年级时,明明还可以自己走路。到了二年级,明明完全失去了行走能力。
9月5日上午,学校集体核酸采样。三年级的教室在二楼,刘清旺把明明抱下楼,采完样后又将其抱回了教室。
“家长每天把明明送到教室,放学时再到教室将其接走。”上卫生间对明明来说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这时,出现在他身边的是刘清旺。
一年多来,刘清旺每天背着或者抱着明明进行校内必需的活动,如去卫生间、核酸采样以及小组活动等。
有时外出学习,刘清旺就会提前和同事打招呼,把明明托付给别的老师。刘清旺不在学校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也会为明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初次见到这个孩子,我就下定了帮助他的决心。”面对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刘清旺的第一个念头是,班里的孩子一个也不能掉队。
刘清旺对明明始终多一份关注。这份关注,不仅体现在生活中,还体现在学习上。
从教明明的那天起,作为班主任的刘清旺就注意到,明明回答问题时的声音特别小。老师即便是站在他跟前,也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
“这个孩子并不内向,能和同学正常沟通。不过,孩子缺乏自信心,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明明的表现,刘清旺看在了心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余时间,刘清旺经常与明明聊天,鼓励他发现自己的长处。
明明很乐观,平时和同学有说有笑。刘清旺经常给他讲海伦·凯勒、史铁生、张海迪等人的故事。“他们也是残疾人,但都创造了让大家敬佩的成就。”刘清旺希望这些榜样的故事能给予明明力量。
刘清旺还发动班里的学生接近明明,给他关心和帮助。明明学习上遇到困难,同学会一遍一遍给他讲解。
“我还让班里的同学在和明明一起玩时,多发现他的进步,一起表扬他,为他加油。”刘清旺相信,明明在感受到大家的关爱之后会更喜欢学校,更喜欢和同学们交往。
细心的刘清旺还常与班里其他任课老师沟通。各任课老师在备课、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都会充分考虑明明的实际情况。
随班就读生是校园中的特殊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抛弃、不放弃是应有的态度。
“只要老师为这样的孩子提供友善的学习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他们就一定会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不断成长。”刘清旺说,如今,明明的点滴进步,对老师和家长来说都是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