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王玲:做一名温暖的点灯人

王玲参加学习培训。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敏

从教20多年的王玲,是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她获得过多项荣誉,今年教师节前,还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一名踏踏实实培养学生成长的‘点灯人’,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灯。”王玲说。

1999年师范毕业后,王玲带着满腔热情走上讲台。课堂上,她全身心地投入,却没有换来预想的教学效果。此后,王玲开始广泛阅读名师的教育专著,并想方设法争取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

2006年,山东省优质课评选在泰安举行。王玲为了能前去观摩,忍痛给当时只有9个月的女儿断了奶。学习结束后,王玲回到家,看到女儿瘦了一圈,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当老师多年,对女儿,王玲很愧疚,对学生,她却投入了很多爱,学生的冷暖和喜怒哀乐,她都放在心上。

王玲曾在农村小学任教16年。“记得班里有名男生辍学了,当时我怀着8个月的身孕,骑着自行车奔波了五六公里路去他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返校就读。”2022年9月8日,回忆起那条坑坑洼洼的乡村小路,王玲记忆犹新。因为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当时王玲险些早产。

2020年初,疫情暴发,全市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一开始上网课,王玲就牵挂着班里一名叫岩岩(化名)的孩子。

原来,几年前岩岩的父母离异,母亲远嫁,父亲离家出走多年没有音信,他跟着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全靠姑姑接济度日。

有一年中秋节刚过,岩岩去办公室交作业,王玲见他的作业做得不错,就奖励给他一块月饼。看到月饼,岩岩两眼放光,兴奋地说:“谢谢老师。”

这一切王玲看在眼里,顿时感到阵阵酸楚。

后来,王玲常常以奖励为由,送给岩岩一些文具和零食。考虑到岩岩家既没有网络,也没有智能手机,无法上网课,王玲就把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些文具、书籍送到岩岩家中,并手把手教岩岩如何上网课。

“也许我不能改变这个孩子的命运,但是我想尽可能地去照亮他的童年。”王玲的理想是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

为了让自己迅速成长,王玲不放过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她积极争取讲公开课,每次执教,都一遍遍地试讲,一遍遍地修改。经过无数次磨炼,王玲不断进步,她的课堂教学也更加高效。

工作中,王玲还帮很多青年教师点亮了一盏盏心灯。

2016年,学校新入职一批青年教师,看着他们虽激情满怀,却对如何教课茫然无措的样子,王玲感觉自己有责任引领他们尽快成长。于是,第二年,王玲组织学校22名青年语文教师成立了“菁菁语文”工作室,组建了“趣味识字”“诗词教学”“创意写作”“单元整合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5个创新团队。

王玲带领青年教师练习教学基本功、深度解读教材、研究名师课例、进行同课异构,并走进他们的课堂,对他们的教学质量进行点评。每学期,她都会听几十节课,在听课记录中逐字逐句地点评每名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她的帮助下,一批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王玲说,她愿意做一名温暖的点灯人。

2022-09-13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8406.html 1 王玲:做一名温暖的点灯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