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大 易受寒 病人增多
有一类眩晕偏爱秋天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随着二十四节气中秋分的到来,夏天的热情缓缓落幕,秋天的凉意铺陈开来。随着天气转凉,很多疾病也趁机来袭。记者从聊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最近眩晕病人明显增多,比去年同期约增加了30%,这主要与气温不稳定、天气转凉有关。
秋季眩晕高发
9月17日,家住开发区御润财富城的张琳琳(化名)起床后忽然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并且伴有恶心、呕吐,在家人的陪伴下,张琳琳来到聊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眩晕门诊就诊。
在详细询问其病情并进行相关检查后,聊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西亭诊断张琳琳是由于前段时间的感冒而引起了“急性前庭神经元炎”,从而导致眩晕突然间发作。
张西亭说,目前已经明确可以引起眩晕的疾病有几十种,比较常见的是前庭病变性眩晕,“眩晕、头晕、头昏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最近眩晕的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前庭性眩晕比较多,这主要与天气转凉、人的免疫力低有很大关系”。
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一般来说是前庭神经病毒感染所致的眩晕。这类眩晕尤其偏爱秋季,因为秋季多风且天气偏凉,早晚温差大,一不小心颈肩部就容易受到风寒侵袭,使得机体免疫力降低,受病毒或是细菌感染,从而诱发眩晕。除眩晕外,还可引起头疼、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
张西亭告诉记者,从医学角度看,“晕”的种类有很多,病人可能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一般的头晕,多为感觉上,类似于平常所说的晕晕乎乎;晕厥则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不清;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位置性眩晕。
54岁的患者常艳霞(化名),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在翻身或起床时出现几秒钟眩晕,想着休息一下就好了,也没太在意,直到出现恶心、呕吐,连路都走不了,这才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常艳霞被确诊为耳石症,经过耳石手法复位半小时就治愈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她喜出望外。
“眩晕非常常见,很多人都有过眩晕的经历。”张西亭表示,眩晕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预防眩晕首先要生活规律
眩晕患者病因不同,表现不同,所以对于眩晕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大部分的眩晕以保守治疗为主,可使用对症支持治疗,较重者可配合使用一些镇静抗眩晕的药物。”张西亭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眩晕康复操、针灸、拔罐、中药熏洗、艾灸等中医疗法,治疗效果非常好。此外,对于慢性眩晕,基于前庭神经的生理特点,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张西亭和他的团队还创编了一套简便易行的前庭功能训练动作。“结合3D VR实景训练,也可以治疗颈性眩晕症状。”张西亭说。
眩晕发作时常对生活工作产生影响,那么平时应该如何预防呢?张西亭的建议是,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适当运动,清淡饮食,少喝咖啡、浓茶。
在张西亭看来,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预防眩晕最重要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熬夜。9月15日,张西亭接诊了一名年轻患者,刘明(化名)因为工作要三班倒,导致睡眠质量很差,最近这段时间,他经常感到眩晕,而且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总觉得自己是年轻人,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
“快节奏的生活,忙碌的工作,还有过了午夜12点还没有休息,这些生活习惯,虽然从短期来看对身体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长期睡眠不足、休息不够,身体状况就会越来越差,产生眩晕。人的神经系统是在睡眠中才可以修复的。”张西亭总结了刘明这类中青年患者发生眩晕的根源。
对于普遍认为的颈性眩晕,其实是一种误区,真正的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极少。患有前庭疾病的人,通常感觉颈部不适,是前庭神经出问题后,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平衡姿势,导致颈肩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出现颈肩肌肉酸痛,颈椎活动不灵活,甚至颈部疼痛。张西亭建议,让患者尽早明确诊断,找准病因,才能因病施治,彻底根除。
平时有眩晕症的患者,还应该注意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变化,控制好指标。眩晕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发生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