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赴渝彰显医者风范
——记莘县人民医院骨三科副主任医师张清波
本报记者 夏旭光
10月27日上午,当记者联系到在彭水开展支医工作的莘县人民医院骨三科副主任医师张清波时,他刚做完一台手术,正向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医院的医护人员传授经验。
聊城是水城,重庆是山城,虽然相隔1300多公里,但山南海北的两地,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跨越千里,紧密结合在一起。今年6月底,莘县人民医院骨三科副主任医师张清波和放射科胡国鹏、超声科李俊花加入了由省卫健委组织和牵头的赴渝支医工作组,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开展支医工作。
张清波开展支医工作的地点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医院,位于彭水县绍庆社区河堡街。离开聊城,来到彭水,在医疗条件恶劣、缺医少药的环境下工作,张清波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为这次医疗支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由于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当地为肺结核、肝炎高发区,而且百姓关节退行性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发。”张清波积极克服困难,详细了解当地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优劣势项目以及常见疾病的救治情况,确定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及方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繁重的支医工作中。
“一个月前,75岁的董大娘出现不明原因的腰部疼痛,翻身或坐下、躺下时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夜间睡眠。听闻山东支医专家在绍庆医院坐诊后,她专程过来看病。”张清波说,他仔细询问了董大娘的病史并为她进行查体、X线拍片及CT检查,诊断董大娘患有L2、L3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当地这类患者较多,但绍庆医院各方面的条件有限,以往采取的都是建议患者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效果差,患者需要卧床很长时间,还容易留有长期慢性腰痛后遗症。针对这种情况,张清波决定克服困难,协助该院开展L2、L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两天后疼痛感消失。患者出院1个月后,她的女儿专程来到医院对张清波进行了感谢。
“来彭水后,我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教学查房50余次,进行了10余次讲座和培训,完善并提高医院原有诊治技术3项,包括干性骨折的Mippo手术技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安装技术及注意事项、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闭合复位手术技巧,帮助医院开展新手术项目1项——脊柱骨松性骨折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先后指导或参与各类手术60余台(次)。”张清波告诉记者,他已将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传授给绍庆医院的医生陈俊峰。
“我将再接再厉,更加努力工作,用所学技术为当地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提升绍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推动鲁渝两地协作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张清波说。


鲁公网安备3715020200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