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记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妇产科主任王玉珍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大娘,今天舒服点儿了吗?壶里空了啊,等下我帮你去打壶开水,今天晚上想吃点什么?我给你打饭。”12月2日下午,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妇产科主任王玉珍走进患者许凤英(化名)的病房,询问她有什么需求。
当晚7时许,已过了下班时间,王玉珍照例来到病房。下班后到病房转转,和患者聊聊,是王玉珍多年来的习惯。她说,不到病房里面看看患者的情况,她心里不踏实。
今年76岁的许凤英患有子宫内膜癌。对于王玉珍来说,许凤英是一位“特殊”的病人,一是因为许凤英的家庭经济困难,又需要做腹腔镜全切子宫手术;二是因为她只有患精神分裂症的儿子韩玉山(化名)陪护。“每次找家属签字,护士都会被骂回来。”王玉珍说,尽管是这种情况,但老人的病还是得治,患者没人照顾,她就照顾。就这样,王玉珍不仅是许凤英的主治大夫,还成了她的“陪护人”,帮她擦洗身体、打水、买饭……“早晚查房的时候,中午或者下午下班后,我都会特地去看看她,问她是否缺啥。不管是问病情,还是聊生活,老人都会开心许多。”王玉珍说。
一提起王玉珍,许凤英就赞不绝口:“王主任态度非常好,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的医生。她不仅救了我的命,还把我当家人看待,把我照顾得这么好。看到她,我心里就踏实、高兴。”韩玉山情绪不稳定,总爱发脾气,见到王玉珍却总是伸出大拇指称赞,还特意留下了王玉珍的电话,“出院后有什么不明白的,还得问王主任嘞”。
许凤英感慨,医院是最能体现人生百态的地方,在病房,这样的感受尤为明显。医生不仅要医治患者的病痛,还要力所能及地“医心”,弥补患者亲情上的缺失。
1989年参加工作,从医33年来,王玉珍一直在妇产科这个科室,近2万次站在手术台上,做每一台手术都像“打一次仗”,但她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对高危患者,术前进行多学科专家评估,正确及时地处理术中遇到的突发情况,患者回到病房,她还要密切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王玉珍在治疗病痛时坚毅、勇敢,但面对广大女性患者时,却又细腻、温柔。她为很多女性患者解除痛苦,迎接很多新生儿的到来。王玉珍说,妇产科是美好生命开始的地方,她愿意承受医生这个职业带来的辛苦,也享受着这个职业带给她的乐趣与成就。王玉珍向每一名患者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并24小时开机,方便患者咨询。当被问到这样会不会影响她的生活时,王玉珍说:“患者也体谅医生,没什么特别紧急的事情,不会半夜联系医生。如果有特殊情况,作为医生自然要紧急处理。患者的事不能拖,我们就是要像战士一样,随时待命。”
王玉珍是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聊城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聊城市妇产科科研成果鉴定专家,发表论文十余篇、论著三部,带教医学生百余名。由王玉珍带领的妇产科是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的重点学科,是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
记者采访当天,王玉珍又收到了一名患者送来的锦旗,锦旗上绣着“除病痛医术精湛 保健康恩重如山”两行大字。每次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王玉珍既高兴,又受到鞭策,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激励着她要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责任有多重,只有通过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赢得患者的认可。”王玉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