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背后的健康风险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琪
“小时候胖不算胖,长大就瘦了”“胖点没关系,抵抗力强,不容易生病”……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胖墩”越来越多,不少家长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认识仍存误区。12月7日,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蒋鸿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及其他慢性病至关重要。
9岁孩子患有脂肪肝
在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小智(化名)的妈妈拿着小智的体检报告单显得茫然无措。因为其上面写着:脂肪肝、肝功能不全……
9岁的小智从小就喜欢吃汉堡、喝饮料。“孩子出生时才3.2公斤,身高、体重都正常。”小智妈妈说,自从上了小学后,她觉得孩子学习辛苦,总是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晚上还经常给孩子加餐,最近一年小智体重竟然增长了10公斤。
小智妈妈说,孩子虽然胖点,但身体没出现什么问题。最近,孩子性格变得孤僻了,还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参加体育课。
蒋鸿鹏为小智进行了详细检查,测出小智身高1.37米,体重75公斤,体质指数(BMI)超标,脖子、腋下黑棘皮明显。蒋鸿鹏团队为小智制定了体重管理方案,经过6个月的努力,小智的体重下降了近15公斤,由肥胖引起的相关病症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儿童肥胖现象日趋严重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近年来,肥胖低龄化的趋势越加明显,如果不及时控制,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期的健康,甚至还会对成年期的健康造成影响。”蒋鸿鹏说,肥胖对孩子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发育,还会增加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过早发生的风险。除了危及身体健康,肥胖还会引发儿童青少年的社交和心理问题。经过临床发现,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孩子因饭量大常被同学开玩笑,久而久之与同学的关系逐渐疏远,导致孩子出现孤僻、自卑等问题。
一提到让孩子控制体重,很多家长不以为然,有人直言:“孩子正在长身体,学习又这么辛苦,得多吃点补充营养。”
蒋鸿鹏直言,肥胖的发生原因部分是遗传、疾病所致,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不健康的饮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任由其挑食和偏食;有的家长怕孩子缺营养,不停地给孩子加餐。由于大家对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导致孩子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健康从“食育”开始
“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蒋鸿鹏表示,家长要积极了解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知识,提高对肥胖危害的认识。调整饮食习惯,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挑食、偏食、过量饮食的情况,应该及时纠正。教导孩子少吃甜食、零食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脂肪的过量摄入,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膳食合理搭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孩子因情绪不佳而导致暴饮暴食。
蒋鸿鹏建议,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多运动可以加快脂肪的分解及时消耗多余的热量,从而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睡眠不足也是导致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高危因素,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参与较兴奋的活动等。定期为孩子量身高、测体重,做好记录,并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如发现孩子体重、身高出现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