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阳谷县源于一个梦
据史料记载,“阳谷”二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禺夷,曰旸(阳)谷。”意思是帝尧命令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名叫阳谷的地方。阳谷又可理解为“日出之处”。而以“阳谷”为名置县则始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
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之后,常梦见洪水淹没都城。他心中害怕,恐怕别人夺了他的江山,于是对名字带水字旁的人十分忌讳。先是将成公李浑之子洪儿处死,又将李浑全家52口斩首。尽管如此,他仍然噩梦不断。丞相高颖奏道:“洪水者,低流也。若用高阳镇之,定可保万岁无忧。”文帝道:“如何寻那高阳之处?”高颖道:“可命司天监大臣去办。”司天监大臣翻阅大量资料,发现《尚书·尧典》中有“阳谷”二字,于是便率人前去考察。
司天监带领随从从长安出发,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在东阿县地行走十余日来到阿邑东南地界。因值傍晚,遂命人寻店住下。稍时,属下来报:“此地离东阿县尚有30里(15公里),若要赶去恐天时已晚。不过,前面不远处有个地方名叫南谷镇,镇北有一黄石公庙,甚是宽敞,不知大人可愿住否。” 司天监点了点头,众人遂到黄石公庙住下。连日奔波赶路,司天监倍感困乏,片刻即进入梦乡。
睡梦中,他听一老者对其言道:“大人何必再苦苦寻找,这里便是您要寻之地也。”司天监醒来,觉得此梦绝非偶然,定是神仙提醒。于是命属下打听附近是什么地方。属下回报说,离此南去20里(10公里)名叫古阳谷亭,当地俗称阳谷。西北方向是古阿井,再往西就是神农氏教化民众开阡陌、布五谷之处。司天监闻言心道:“此就是万岁所寻之地了。”他将地理方位、民俗习惯打探明白然后回京交旨去了。
隋文帝听说果真找到此地,感到非常高兴,问丞相怎么办?高颖道:“此乃皇家龙脉兴旺之地,不若设一县治,派心腹用心管辖治理。”文帝遂下旨设置阳谷县,将东阿县西部、范县一部分、寿张一部分划归阳谷管辖,县址设在阿邑旧址西南20里(10公里)处,说来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了。
(杨风华 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