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道礼:坚持上活每堂课
本报记者 沈欣欣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从何而来?如何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里?自1991年起,刘道礼将思政教育从课上延伸至课下,搭建起思政教育辅助平台,搭建“心灵对话场”,讨论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带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刘道礼是东阿县实验中学的一名思政教师。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曾获得山东省思政优质课一等奖。
深耕课堂,坚持上活每堂课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刘道礼用初心坚守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把初中思政课上成学生真心喜欢的课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真心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
在课堂上,他经常坐在学生中间当观众,听学生们围绕时事新闻或疑难知识展开热烈讨论。他聚焦生活实际,开展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有趣、有魂。
在学习政治协商制度内容时,他邀请县政协委员现身说法;学习宪法内容时,组织学生集体模拟宪法宣誓;学习预防违法犯罪内容时,他组织学生开设“模拟法庭”……
“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知识或时政热点,自主学习,并在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并辩论,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初三年级学生张家欣说。
如今,像这样的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案例式、体验式的学习形式,在刘道礼的课堂中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学生变成思政课的主角,让思政课真正“活”了起来。
模范带头,领航团队共提升
上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作为学校思政课带头人,刘道礼紧跟时代要求,正视学校思政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思政教师队伍专业教师比例低、课堂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不强、政治素养欠缺导致课堂结构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实问题。从2019年开始,他带领学校思政教师团队正式踏上东阿县实验中学思政队伍建设之路,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
作为学科领航者,2019年,刘道礼筹划成立学校思政工作室,并代表全县思政教师在东阿县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作了题为《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典型发言,当年被评为东阿县首届优秀思政课教师。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思政团队逐步壮大,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
“我的任务就是尽我所能,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较快进步和成长,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同时,也引导青年思政课教师扣好教学的第一粒扣子!”刘道礼说。
创新教法,全力构建大思政
作为学校思政学科的带头人,刘道礼将思政课的外延钻研透彻。他认为,思政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更应下大功夫,做大文章。
根据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思路,刘道礼全方位整合资源,多维度深挖素材,拓宽思政课领域,与全校师生合力上好大思政课:和语文组老师结合,为亲人书写小传,感恩亲人的无私付出;与历史组老师结合,实施党史小先生制,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培养责任担当,在学党史讲党史中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开展全员运动会、国庆义卖、模拟宪法宣誓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坚守初心,走大思政教育创新之路,刘道礼正沿着这条路踏实走下去,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