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欹器

孔子为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开创儒家之风。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将修身作为第一要义。

一天,孔子在参观鲁桓公的宗庙时,看到桓公座位右边有一件欹(qī)器,那是一个圆锥陶壶,两头尖中间大,在壶身上部有两个小小的提手。孔子就向守庙的人询问:“这个器具是做什么用的?”守庙的人说:“这就是放置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啊。”孔子说:“我听说放在座右的器具,空着时就倾向一边,注入一半水就能正放,装满了水就会翻。”说完后他让弟子往里面灌水。弟子舀水灌进欹器。果然,灌了一半时,欹器平平正正;灌满了,欹器一下子翻了过来;水流空了,欹器又倾向一边。于是孔子有感而发,叹道:“世上没有不因自满而翻倒的啊!”孔子的弟子子路向老师请教:“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保持盈满呢?”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聪敏多智,就要懂得在某些方面保持愚拙;如果一个人立了很大的功劳,就要懂得谦让;如果一个人有非常大的力气,就要懂得对一些事心存敬畏;如果一个人富有天下,就要懂得适时地谦逊。”

孔子带弟子参观鲁桓公宗庙看到的欹器,本来是人民群众利用重力原理发明的生活器具,鲁桓公将其置于座右,以提醒自己不要自满。孔子更是从中看出人生哲理:满招损,谦受益。孔子的这段话对人们修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选自《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部分文字有改动)

2023-04-0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29284.html 1 孔子观欹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