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生活
□ 谢法增
1954年4月下旬的一天,一位班干部告诉我:“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班主任陈老师让你去美术老师安希武那里。”当时我是聊城一中初一五班的数学课代表,去安老师那里干什么呢?经过一番考虑,我突然想起一位高年级同学曾跟我说过“安老师可厉害啦,大学时与著名漫画家钟灵是同学,出过专著”的话来。那时安老师自己住在大礼堂东边一座独栋屋里,室内分客厅、卧室,建筑风格与礼堂(教堂)一致,外观很美。
我下午按时赶到,安希武老师微笑着说:“五四青年节学校要在大礼堂举办学生作文和各科作业展览,领导让我给你画张像,到时挂出来。画时你别紧张,放松些……”我问:“还给谁画?”老师说:“就给你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几个月前,也就是1953年12月底(我刚考入一中不久),我在护城河(今东昌湖)救一落水儿童,家长送了一块“见义勇为”的匾。聊城县和城关区领导也来校慰问(因课外活动时我在阅览室,校领导派人找我没找到,所以来人我都没见)。事后,张海萍校长在校会上表扬我,并奖励了我几本书。校会前后,崔耀南副校长、刘传江团委书记、路秉杰少先队总辅导员(路老师后来成为著名古建筑学家)都找我谈话,教育鼓励我,称我是“罗盛教式的小英雄”。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信息很快传到了临清一中,一位叫张明月的同学来信表示向我学习。老师给我画像,可能就因为这件事吧。
在聊城一中的初中三年,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以下几点:
名师多。尽管很多老师不教我们班的课,但在学校开展的很多活动中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高水平。如语文老师郭应生,口才很好,在大操场舞台上给全校学生讲鲁迅的生平、著作。我很受触动,第二天就买了鲁迅小说集并认真阅读。教高三数学的杨玉琛老师给我们班上了几天几何课,我们当堂就能听懂掌握。历史老师吕和璧给我们少先队员讲了许多保健知识,生动有趣。体育老师晁文昭是800米全国冠军。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每到课外活动时间,篮球队、田径队、武术队、歌咏队、舞蹈队、美术组、雅乐组各自活跃起来,阅览室更是人满为患。其中男篮有时还邀请聊城三中队来校举行友谊比赛。时至今日,一中队的曲长奇、高广兴、李汉林,三中队的张德迁的球技和形象,我都能记起。体操队贺泽皋、孙玉光的单杠大回环干净利落稳健。张芸卿还在校运动会上打破了山东省女子铁饼纪录。由物理老师唐振斌导演,学生杨万峰、孟法成、肖连卿(女)主演的大型话剧《火山口上》更像专业戏校生带来的演出。
学校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每隔一段时间,学校领导会作一次时事报告。学校请全国劳模曾广福作访问苏联、朝鲜的报告,请军分区黄司令讲红军长征故事。每天上早操时,学校喇叭都会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很振奋精神。
1956年初中毕业前夕,我荣幸地代表聊城专区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山东省第一届少年运动会,并获奖牌一枚,圆满结束了终生难忘的三年初中生活,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那时我特别盼望暑假尽快结束,9月1日回到母校,开始更令人期待的高中生活。
每每忆起在母校的生活,感慨很多。借此机会,谨向辛勤教育我们的老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本版图片均由文章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