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当道 为美花钱不含糊
爱美需求催火医美行业发展
□ 鞠圣娇
对普通女性来说,医学美容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词汇。从千余元的水光针到万余元的“热拉提”,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效果,吸引着女性买单。
在聊城,不少公立医疗机构开始涉足医美行业,有的已经连续开展医美项目多年,促进了水城女性对医美的了解,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有的则是近两年将皮肤科升级成为医美中心,后来者居上;还有的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但早就开展了相关业务。笔者注意到,这些医美科室虽然大都脱胎于皮肤科,但因为医师执业范围的不同,有的还开设了对环境、医师操作水平更高的整形业务。
“医美是会上瘾的,看过自己漂亮的状态后,就想时时刻刻拥有这种状态。”市民张红3年前因为想消除脸上的皱纹接触了医美,一开始她选择了注射肉毒素,平滑的脸蛋让她心动。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提到的“留住青春”击中了她的内心,她又主动尝试了光电类项目,以保持皮肤的年轻状态。与张红有着同样感受的女性不在少数,她们虽然由于不同的原因接触医美,但尝到了甜头的她们会了解更多的内容。
都是些什么人在选择医美呢?笔者了解到,参与医美的年龄段分布越来越广,有20多岁的女性就开始尝试,30多岁的女性是医美的主要消费者。“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经过怀孕生产,加上工作、生活压力,皮肤状态较以前变化较大,她们对医美的需求更高一些,主要是抗衰等方面。”一名医美行业从业者告诉笔者,年龄大的消费者会更加谨慎、理性一些,而她们的忠诚度会更高一些,在种类繁多的医美项目中,他们期待专业人员结合皮肤状况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今年3月5日,聊城市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专业委员会成立,将对我市美容与整形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蓬勃发展的医美行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从医疗美容机构自我管理、行业组织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四个方面加强监管。但现实中,还有不少只能从事生活美容的机构违规开展医美项目,这些项目可能无效,甚至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有的机构盲目给消费者做双眼皮,做坏了,又找到我们来修复。”一位整形外科医师提醒消费者,选择医美机构一定不能图便宜,要货比三家,不能只听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有些项目看似名称一样,但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手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