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深情和鸣

——读《夏日木屋札记》

◇ 任蓉华

一个夏日,兼具作家、生物学家双重身份的妮娜·波顿,住进了一间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小木屋。居于此,她读书、散步、观察、思考,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并把见闻、感悟形诸笔端,结集成了《夏日木屋札记》。

该书由“小屋秘密初探”“门外翅声不停”“墙上的蚂蚁兵团”“海景阳台”“荒野的力量”“守护树”六辑组成。作者从身边的自然万物入手,用优美的语言记录奇妙变化,追溯生命起源,探究生活意义,富含哲思和趣味,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深情和鸣的动人画卷。

书中通过种植真菌、放牧蚜虫、建造巢穴等一个个实例,佐证了蚂蚁社会在形式和种类上,足以与人类社会匹敌。当目睹一支庞大的蚂蚁军团不知疲倦地前行时,作者感慨:“蚂蚁之间相互合作,不只是像忠诚的公民和姐妹,更像人体的细胞。”一个蚁群每天可能损失10%的居民,但这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还有其他数十万只蚂蚁活着;与此同时,新的生命也在不断诞生,以维持群落的正常运行。反观人类,我们的身体不也是这样吗?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细胞不断死亡,而新的细胞也在不断形成,这与蚁群存在某种共通之处。

狐狸是小木屋的邻居和访客,在作者看来,它的“狡猾”凸显了一种桀骜不驯的精神。书中讲述了狐狸的生存智慧:“人类无数次的猎狐行动教会它们给自己的巢穴设置多个出口,以及通过走回头路或跳入水中来迷惑追捕者。”此外,人类的追捕还锻炼了他们寻找逃生路线的能力,从贫瘠的沙漠到高高的山顶,如今世界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在小木屋里,作者发现了不同气味背后的情感联结。数千年来,人们用花瓣、果皮、种子、叶子,甚至是树根和树皮制成了数不尽的香水。不过,当气味跨越物种界限时,对它的解读就会变得不一样。人们钟情于薰衣草的气味,是由于其会释放一种叫做萜烯的碳氢化合物,而扁虱、蛾子和跳蚤之所以厌恶薰衣草,也是因为这种物质。

万物有灵,人性向善。大自然的美好,不只在于绝妙的景致,更在于深入其中,可探寻到灵魂归属。《夏日木屋札记》勾勒了一个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呼吁人们放下浮躁心绪,深情凝视大自然,与不同物种平等对话,诠释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内涵。

2023-09-13 ——读《夏日木屋札记》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8700.html 1 人与自然深情和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