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一城湖·文韵

孙子的中考

◇ 吴怀国

今年15岁的长孙小林初中毕业,6月中旬参加了中考。中考期间,学校全程负责,不让家长陪伴。全家人都满怀期待,希望他能正常发挥,考出好成绩。

中考第二天晚饭时,妻子担心地说:“不知道小林晚上吃的啥饭,晚上休息的地方怎样?”我说:“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既然有老师负责,食宿肯定错不了。”聊着聊着,聊起了我15岁参加高考的事。

1979年初秋,奶奶特意为我蒸了不掺糠的玉米面窝头。第二天一大早,我将12个窝头装在粗布缝制的书包里,挂在金鹿自行车的车把上,父母第一次送我出门,76岁的奶奶也颤巍着送出我老远。我一阵心热,一气赶到了博平二中考点。

“那是多久的事了,你还提。”妻子说。

“不管多久,道理是一样的。”我说。

3天后,孙子回家了。同是15岁,他比我当年参加高考时细高些,不如我粗壮。全家人都问他考得怎样,他说还可以。我们的担心少了些。这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说的话还算靠谱。

6月底,中考成绩出来了,我们都急切地问他的成绩,他说考了460分。当时,我没有说什么。总分800分考了460分,是不是太少了?还有读高中的希望吗?从小学到初中,他每学年都得奖状,难道这次没有发挥好?我对妻子和儿媳说,不要埋怨他,因为内向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自己也会感到考得不理想,再埋怨他,岂不是给他增加心理负担吗?

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家庭的气氛比较沉闷,都有着同样的担心,不爱说话的孙子却很平静,照样玩手机。我说了句:“考的分数少了一些。”他抬起充满稚气的脸看了我一下,没有说话,脸上却有一种倔强的神情。

我和教高中的朋友联系,他说去年二中的录取分数线是501分。我明白他说的话,二中录取不了,一中更不用想。我的心情更加沉闷了。

那段日子里,我总是思考着孙子的出路,虽不奢望他能成为国家栋梁,但也应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于是,我访遍了市内公办和民办的所有职教学校。职校老师很热情地说:“职校毕业同样可以考大学,孩子的前途还是很好的。”

当我斟酌着孙子应该去哪所职教学校就读时,7月初,儿媳查到,孙子有望被二中录取,全家又燃起了希望,同时又有些紧张。

一个星期后,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全家都很高兴,虽不比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却也不相上下。可我的孙子还是非常平静。

2023-09-1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8774.html 1 孙子的中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