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进行儿保,呵护孩子成长每一步
文/图 鞠圣娇
对于快速成长的婴幼儿来说,只有生病了才需要去医院吗?并不是。
能吃、能睡、能玩只是婴幼儿健康的外在表现。婴幼儿身高、体重是否符合发育标准,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是否达标……定期进行儿保,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排查可能存在的疾病风险。
“现在的家长儿保意识比以前强多了,这对孩子和家庭都是有好处的。”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蒋妍说,她从事儿保工作近30年,见证了家长对儿保态度的变化。
为何要进行儿保?“有的孩子和别人交流时,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但家长并不重视。等上了小学,经老师提醒,家长才发现孩子发育迟缓。其实,孩子的一些发育指标可能早就落后了。”蒋妍惋惜地说,家长如果能早一点儿发现问题,早一点干预,或许孩子就不会这样。
带孩子到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儿保,需要什么流程?蒋妍介绍,首先,儿保科的医生会为孩子进行听诊,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了解孩子的睡眠、饮食和最近的身体情况。此外,还会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数据。在智力测试房间,医生通过一些小测试,判断孩子语言、大运动、精细动作等发育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不同年龄的孩子,要达到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3月龄的孩子要学会抬头,5—7月龄能独坐,1岁能理解一些常见词语的含义等。医生会结合儿童生长发育平均水平,对孩子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因为孩子的发育是动态的,所以,家长要在孩子出生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1岁6个月、2岁、3岁、4岁、5岁、6岁这几个节点,定期带孩子进行儿保,连续、动态地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有必要,还需要进行血常规、维生素D、骨密度、口腔健康等检测。
仔细,有耐心又有爱心,是家长们对蒋妍和该院儿保科其他医护人员的评价。“有的家长说我们查得细,这是我们的工作习惯。我们诊治的孩子比较多,可能对某些方面比较敏感。比如,有的孩子不说话,我们就会想到很多可能。”蒋妍说,虽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每个家庭都有他们的养育习惯,但有时问题藏在细节中,必须认真检查才能发现。蒋妍曾经诊治过一名3岁幼儿,孩子看着很机灵,但说话不清楚,家长认为是“贵人语迟”。蒋妍经过检查,发现孩子听力存在问题。
如果孩子的检查结果有异常,蒋妍和同事会进行科间转诊,由更擅长某一个专业的医生再次进行诊断。目前,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划分了儿童心理、生长发育、营养、语言、高危儿等多个亚专业,为患儿提供更系统、更精准的诊疗服务。同时,儿保医护人员会对孩子进行总体评估,帮助家长改变养育策略,学会更多正确的育儿知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看着孩子从婴儿变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幼儿,再到懂礼貌、讲文明的小学生,蒋妍和她的同事内心总是很感动。“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们的生命力更顽强些。”蒋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