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 李桂芬
道德与法治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增强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谈一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把主题班会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起来
教师讲授道德与法治课时,必须遵循教学大纲要求,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每周召开主题班会,目的是解决班内当前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笔者认为,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以求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授《与诚信结伴同行》一课时,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可召开以“坚守诚信”为主题的班会。班会可设计欣赏小品识诚信、“七嘴八舌”说诚信、自我反省学诚信、诚信宣言倡诚信等几个环节,在全班发起做诚信人倡议。通过这样的班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诚信,如何做一名有诚信的人。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比如,教师在讲授《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表演自己生气时的动作,讲述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控制情绪的。还可以让学生开展大讨论,总结出控制情绪的几种方法。如此,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还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设计德育系列活动
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诱导。针对这种情况,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教授《遵守社会规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展开调查,给学生讲清楚需要遵守的规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他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提高行为判断能力。再比如,在教授《做更好的自己》一课时,可以举行“如何做得更好”主题辩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明确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总之,教师需要创新方式方法教授好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作者单位:临清市金郝庄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