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电话就能赚钱?当心成电诈“工具人”
本报记者 赵艳君
“都怪我自己心存贪念,感觉这个事儿不费力,挣钱还快,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付出了沉重代价……”10月25日,身在看守所的孙虎(化名)对民警说。
10月16日,孙虎因涉嫌利用“手机口”帮助他人实施电信诈骗,被莘县警方抓获。和他同时落网的,还有另外6名“操作手”。10月21日,随着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落网,这个利用“手机口”帮助他人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被端掉,共有12人被抓获归案。
提起孙虎,莘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姜广安既气愤又深感惋惜:“他开了一家宾馆,原本可以通过诚信经营走上致富之路,结果却深陷这个旋涡,成为电诈的‘工具人’。”
原来,今年9月,孙虎通过“飞机”聊天软件,认识了从事电信诈骗活动的“上线”。在“上线”的诱导下,孙虎开始从事诈骗引流活动。后来,为扩大“业务”,获取更多非法收入,他拉拢朋友刘冲(化名)入伙,又安排其他人通过非法途径,办理了20余张手机卡,帮助他人实施电信诈骗。孙虎和刘冲还以每分钟三至四元的价格,雇用了多名社会闲散人员,将其发展为“下线”。
让办案民警感到痛心的是,这批为电信诈骗引流的“操作手”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还是一名在校学生,只有17岁。目前,这批“操作手”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行政处罚。
归案后,一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作为“操作手”,他们以各种名义居住在宾馆里,从事诈骗引流活动。他们的作案方法并不复杂,即在一部手机上打开“上线”建立的QQ群,该群中有专人负责提供受害人的手机号码,有专门负责行骗的“客服”等。孙虎等“操作手”则通过另一部手机拨打受害人的电话,两部手机同时打开扬声器,帮助QQ群中的“客服”实现与受害人之间的语音中转。每通话一小时,“操作手”即可获得“上线”通过虚拟货币等隐蔽方式结算的报酬。仅10月份以来,该团伙就非法获利1.8万余元。
“该案中,受害人接到的诈骗电话,不是开头为‘00’或‘+’的境外来电,而是本地号码。犯罪嫌疑人采用技术手段实现人机分离,掩盖来电的真实归属地,并且利用人们接到本地电话会放松警惕的心理,实施电信诈骗。这样的电信诈骗更精准,也更具有隐蔽性。”莘县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吕飞说,目前他们已核实7起涉诈案件,受害人遍布内蒙古、江苏等地,涉案价值100余万元。
近年来,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断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国内“黑灰产”“两卡”犯罪,进一步压缩了境外涉诈团伙的生存空间。诈骗分子为逃避打击,在国内通过网站、社交软件发布大量“轻松赚钱”“日结佣金”等内容的招聘广告,引诱人们从事诈骗引流活动。年轻群体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淡薄,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莘县民警提醒年轻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切勿向他人提供诈骗电话转接服务或出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以免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请广大群众擦亮眼睛,对陌生电话要认真甄别,谨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吕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