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大年初一

“394岗点”的28000步

蒋鑫(右)和刘西晖在查看防护网。

文/图 本报记者 赵宗锋


尽管已经走了不知有几千遍,经过一座便桥时,46岁的刘西晖还是打了个趔趄。

此前的一段路,冻土里饱含的水分被暖阳“解放”出来,把刘西晖和搭档蒋鑫一步步走出来的这条羊肠小道变得滑溜溜的。

这是大年初一的上午,临清市刘垓子镇的一座京九铁路桥下。刘西晖和蒋鑫,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聊城线路巡护所聊城大队临清中队“394岗点”的两名巡护工人。

“394岗点”意味着这里距离首都北京有394公里。这座便桥的具体位置,他们的专业术语称为“394+188”,即离首都394公里又188米。

从“391+0”到“397+414”,是刘西晖和蒋鑫的巡护区域,单程6公里多,加上绕行积水区域,他们每个工作日要来回巡护14公里,平均要走28000步。

6公里的路程里,有13个涵洞、3座桥梁,附近有8个村庄。给刘西晖带来麻烦的这座便桥,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段,但远不是最艰苦的地方。

“一下大雨,巡护路上遍地积水,穿着靴子都很难走。”蒋鑫说,46岁的他和刘西晖一样,从2007年巡护队伍一组建就来到这里,15年过去,他们也从青年一步步“走”成中年。

两人的工具包里,装着哨子、作业指导书、写实记录本、钳子和至少两米长的铁丝。遇到防护网需要小修小补的情况,他们就地解决;发现有人在防护网附近转悠,或者有烧荒、非法施工、私自种植等情况,他们会及时询问、劝阻。这是他们容易被外人理解的工作内容,但事实上,他们的职责还包括处理塑料袋等轻漂浮物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及时处理杂草维护防火隔离带消防安全等20多项。

“这条路走得不能再熟了,毫不夸张地说,闭着眼也能走完。”蒋鑫笑着说,哪个地方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他们早已心中有数。

铁路线巡护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对于巡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沟通协调能力要求很高。附近8个村庄里,已经有了两人的不少朋友。

“这么长的路,光指望我们肯定不行,我们和村里人打好交道,出现问题,他们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刘西晖说,在其中一段,经常会有一名精神障碍患者在防护网附近转悠。每次遇到,两人总是想方设法把他送回村里,交给其家人。

与寒风刺骨的冬天相比,巡护工人们更害怕的是夏天。烈日暴晒下,钢轨和石子上热气蒸腾,巡护路上的地面温度甚至能超过50℃。那时,他们的工具包里,还会装上避暑药品。

“领导体谅我们,夏天巡护时,会安排好我们的上下行路线,尽量不让我们暴晒在太阳底下。”蒋鑫说,尽管如此,诸如腰腿疼的职业病,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找上门来。

临近大年初一中午12时,两人回到位于“394+800”位置的岗亭,这里几乎是整个巡护路线上的中间点,但却是整个中队最南侧的岗亭,也是大家公认的最偏远、条件也最艰苦的岗亭。

“附近的涵洞容易积水,一下雨,出不去也进不来。”蒋鑫说。

一间半的房间里,多半间放着两张床和一张桌子。另外一点地方,放着简单的厨具。两人打开一包速冻水饺放到锅里。

饺子是当天上午聊城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健刚送过来的。“大队和中队的领导不断来,和我们一起值勤巡护,给我们送东西。”刘西晖说,去年,巡护计划进一步理顺,大家心气更高了。

同样是在大年初一上午,在临清中队最北侧的巡护区域,巡护工人刘治国和张鲁泉从位于漳卫河铁路大桥旁的岗亭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在他们身后,这座亚洲第一座混凝土斜拉式铁路大桥巍峨壮观。

一南一北两个岗亭,4名巡护工人忠于职守,是临清中队“守好济南局北大门,确保春运绝对安全”的具体体现。而在从临清到阳谷,京九和京沪两条铁路合计446.5公里的聊城大队巡护线上,109名巡护工人风雨无阻,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用一步一个脚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巡护工作是铁路安全运营的有效屏障,确保列车安全高效运行,让每一名乘客安全抵达自己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地方。”聊城线路巡护所党总支书记东广元的话,说得朴实而又坚定。

2022-02-07 大年初一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216.html 1 “394岗点”的28000步 /enpproperty-->